在政治經濟方面,格龍特對丞相的能力還是相當欽佩的,能將一個資源貧瘠的草原大帝國梳理的井井有條,老丞相功不可沒。
旺贊這才說道:
“要解釋階級矛盾,就得先解釋民財與國財的區別。正所謂民富不等于國強,民窮不等于國弱,民間財富與國家財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遠的不說,就拿如今的都市聯盟來舉例,那里的人民可以說是最富裕的,擁有全大陸最高的商人比例,占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從事工商海運護衛等高利潤產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從事農業和基礎生產,這在整個大陸都是極其罕見的。也因此,都市聯盟的糧食從來都難以自給,總是需要從外國買入,但他們有的是錢。可是如此民富的一個地方,國力之衰弱卻也是大陸公認的。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民財不等于國財。。。。。。”
封建時代,即使是再強大的國家,也很難保證自己的子民個個都不餓肚子。所謂的國富與民強在那個時代是劃不上等號的。盡管民富可以提高國庫稅收的入帳,但是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臆測。因為在擁有等級差距的國家里,大量的貧苦百姓根本無法承受高稅收所帶來的壓力,強行征收,就等于逼迫民眾反抗。
現代社會可以對不同收入的人設置不同的稅入比例,其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充實國庫,而又不會因此使得窮困人民日子過不下去。
但在封建社會,由于在朝為官的大員們本身也都是屬于特權階層財富階層,因此每當國家試圖對財富階層采取特殊手段來補償國庫的做法時便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異乎尋常的壓力,區別稅率的實行極為艱難,大多數封建國家只能采取統一稅率,而一些貴族階層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交稅,進行了反向性的區別稅率。
統一稅率使得稅率在一定基礎上每進行一個百分點的上漲,就會使得一批百姓的生活困苦潦倒,因此其稅率的實行問題極為嚴重。
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使得國家系統很難提高稅收比例,大量的平民甚至根本交不起稅收。而大量的財富階層不但可以合法逃避高額稅收,甚至可以采用收買,拉攏,行賄等手段逃避本應付出的金錢。如此一來,稅收壓力便再次轉嫁到中下層貧苦百姓身上,使富有的更富有,窮困的更窮困。富有人的不交錢,貧苦的人交不起錢,國家財政實力因而大大被削弱。
對民眾進行強征暴斂式的做法成為一種有效的選擇,充盈了國庫的同時,也為國家動蕩埋下了動蕩的種子。歷史證明,凡有以此類方式對待己國國民者,無一例外是滅亡的下場,君王們使用此法時就必須慎之又慎。
當初蒼野望之所以能夠被淺水清買通,正是因為他無法采用合法手段去從當地富豪那里巧取豪奪,淺水清的行為就成了他最好的斂財工具,淺水清承受惡名,蒼野望坐收漁利。歷史上許多皇帝明知國庫空虛,國內卻有某些大商富賈財富盈城,依然對此無可奈何,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在這個基礎上,許多國家便只能采用賣官的方式來為國家收斂銀財,以供使用。因此賣官的目的,其實在本意上是為了彌補空虛的國庫,它的出發點其實是好的,盡管這種行為屬于飲鳩止渴,使得大量官員尸位素餐,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換來更多的財富,強取更多的土地,國家發展出現惡性循環。
所以無論在驚虹,天風還是在止水,存在大量的中下層貧苦平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們之間所謂的國力強大與弱小,其實與民富民窮并無太大關系,更大程度上和自身國家國庫內的財力物力有關。
天風人之所以能保持相對強大的國力,很大原因上就在于天風五位杰出君王,他們有效地遏止住了民間土地階層的集中化,使得目前的國家依然是以自耕農為主體存在形式,這一點我們在前面以就其原因有所敘述。大量的自耕農的存在使得民眾積苦較小,財富得以有效的集中在國家手中而不是僅僅存在于少數大地主大富豪的手中,其稅收比例雖然不高,但完成度卻是最高的。國庫收入有效增加,民間積怨較小,地處偏南,雨水適中,缺乏天災,長年的持續小規模高質量戰爭又有效的控制了人口過度增長,甚至可通過戰爭掠奪到一定財富,國勢因此而強大。
而在驚虹和止水,這種土地兼并的現象在經過百年發展之后已經越來越嚴重。大量的自耕農被迫轉為佃農,開始為大地主階層務農,以出賣勞動力換取一點口糧。盡管整個國民收入因其有效的利用化而得到提高,但國庫收入卻反而因此大大降低。假如真要對比三個國家的年國民產值,不考慮土地面積因素,以效率計較的情況下,天風人的產值效率甚至還比不上止水和驚虹,但是他們的國庫卻是最充盈的。
他們的強大,就在于將一個合理的分配制度有效地維持并延續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么,止水明明積弱困苦,但淺水清將其打下之后,卻可以得到大量財富的原因,因為止水的財富大量集中在了少數權富階層的手中,結果就是白白便宜了天風帝國,通過一場高質量的戰爭,大大提高了國家經濟實力。
這其中,止水人由于連年被天風人攻打,入不敷出,因此越來越貧瘠,而驚虹人依仗寒風關天險和圣潔走廊帶來的貿易優勢,則勉強維持了出入平衡,但是長此以往,也會因為佃農的增加而不堪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