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對于新生事物總有抵觸之感,凡事不可操之過急,需緩而圖之。”
“那就更應該給我教以更加廣闊的空間,而不是象現在這般設置障礙。”
“這不是設置障礙,而是條理分明。天上有光明,同樣也有黑暗,主的榮光撒播,也不可能完全的一帆風順。對于主的榮光,人民感悟了,領會了,自然愿意接受,成為主的奴仆,為主所點化,所開解,若有那冥頑不靈的,也當讓他自尋其苦,待日后自會明白。當曼德教在我國擁有的教民,一座教堂已不足夠使用時,自然會考慮對其放寬政策。”
“既然如此,何時放寬,總當有個標準。”
“主的耐性,不應當低于俗人,教皇陛下的問題操之過急了。”
“既已受主寵召,蒙主感化,就當為主效勞。”
“那么就定在鄙國下一次需要我主的時候吧。”
“大膽,俗民也敢與主做交易。”
“我民獻忠誠于主,主也當賜福于我民,此非交易,而是虔誠的奉獻與恩典的撒播間的互換。如今,天風帝國已為主的容光散播開啟大門,還不知主的恩典何時來到呢。”
“。。。。。。”
不能不說,姬若紫的表現實在是令所有人都吃驚。教皇固然是借主之名說話,姬若紫竟同樣不甘落后,可見這段時間里,她對曼德教的確研究了個透徹。
這種關于宗教傳播自由的權力,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曼德教的最大特點是一神論,其他的神詆都只能是主的仆人,使從,聽其使喚,為其服務,而絕大多數國家的都是多神論,各神詆間地地位近乎平等。因此在本質上,一神論與多神論是水火不融的。
曼德教試圖進入天風,不是為了和其他的神并起并坐,而是惟我獨尊,但如今卻受到天風帝國的極大限制,對此自然不能滿意。
可是反過來說,就算是這樣,天風帝國也已經做出了極大的讓步,畢竟這是曼德教數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進入東部國家。只要推開了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扇門,那就等于是撒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總有一天,這種子會發芽,會長大,會長成參天大樹。
奧布賴特二世希望種子能在自己的手里長出樹苗來,但是他的年紀太大,多半是等不到那個時候,他又不想讓后人承涼,更愿意在曼德教的歷史上濃墨重彩地留下自己功勛的一筆,他日進入天堂,拜見上帝,也可以擁有更加靠近上帝的一席之位,因此對天風帝國開出的條件,他是既喜歡,又不滿足,他想要得到更多,姬若紫卻是寸步不讓
雙方在彼此的口舌較量中推脫,各自闡述自己的見解,教皇精通教義,試圖點醒姬若紫這只迷途羔羊,姬若紫卻以天風律法,國家大事為托,你固然是教義精深,辯才無礙,我也同樣是伶牙俐齒,針鋒相對,在這場討價還價中,姬若紫做了一次讓步,允許曼德教建立三座教堂,每座教堂可以擁有兩名圣堂武士,作為保護教堂之用,接受曼德教在千人規模以下的集會,但同樣必須遵守天風律法。這正是蒼野望的最后底線。作為回報,教皇將全力幫助姬若紫促成此事的順利通過。
在這場交易里,天風帝國付出巨大,不過卻保留了對驚虹人的戰略進攻權,奧布賴特二世沒有提出不許攻打驚虹一事,姬若紫算是把三年不攻驚虹這個條件給省了下來。
考慮到當初圣威爾特使向蒼野望提出二十年不攻驚虹,卻不提曼德教進入天風一事,可以想象曼德教與圣威爾宮廷之間,同樣的是有些不對付,不拆你的臺腳,卻也不會幫你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