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帥伸出去兩個拳頭,縮回來時還剩一個半。
淺水清銅牙鐵齒,噶蹦一下就咬掉驚虹軍半只手臂,痛得魯青撕心裂肺。
這場戰爭從上午開打,打到黃昏時,馮夏部三萬大軍便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馮夏本人力戰而亡。
隔著戰場上的銅墻鐵壁,眼看著欲救無門,魯青也只能無奈地下令鳴金收兵。
今日一戰,未能一戰滅敵不說,反而被對手消滅己方三萬余部隊,淺水清局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天下無雙之名,確實不是拾來的。
這一天的戰斗,驚虹軍一下子失去了三萬三千名戰士,其中三萬人是被淺水清包了餃子,還有三千人則是在沖擊鷹揚旗防線中戰死的,相比對方的戰力損失,鐵血鎮的損失就小得多了,戰死一千余人,受傷兩千眾,基本沒有傷及筋骨,主要損傷差不多都來自負責“抗洪救災”的鷹揚旗。
戰場上數以萬計的尸體,用成噸成噸的血漿書寫著這場大戰的記錄,淺水清指揮鐵血鎮以一當十,獲得了一次小范圍內的戰術性勝利,刷新了曾經的正面戰場上以少擊眾的兵力懸殊對比記錄。
在觀瀾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記錄,最高記錄是當年的沙思汗大帝創造的一比四十八的勝利記錄,不過那是在夜襲情況下進行的。正面戰場決戰的情況下,以少勝多的最高記錄是一比十二,同樣是這位天才統帥創下的,不過那時他帶的是四萬精英游牧騎兵,面對的是四十八萬敵雜牌軍組合。
以一當十的正面決勝勝利記錄,觀瀾歷史上沒有,當年的大梁帝國李飛,到是創造過以兩萬騎兵加六萬步兵打敗敵四十五萬大軍的記錄,問題是他先采用了騎兵繞后突襲,然后步兵沖鋒,最后再變陣旋擊強攻本陣的做法取得的勝利,并不能算完全的戰場正面決戰。
如今的沙庫而倫格龍特在當年打敗仲叔夜時,到是以二十萬游牧騎兵直沖敵百萬大軍,但好歹正面還是有四十萬己方部隊牽引和配合自己。他的侄子發動的那場突襲,創造了一比九的以少勝多記錄,但也是在突襲情況下。
而圣威爾的斯波卡約在平定九國叛亂戰役中,到是打出過一比十一的正面決戰的大勝例子,問題是他當時帶的是圣堂武士隊,一萬重騎兵,四萬重步兵,這五萬士兵的價格比其他同類士兵的價格要貴上數倍,單是他那一萬重騎兵就足以讓所有人眼讒,其戰斗力足可頂三到五倍的輕騎兵。
由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要在正面戰場上打出力量對比懸殊的以少勝多戰役,其實是非常困難的。許多大獲全勝的將軍們,不是手里握著一張甚至數張奇襲或突襲的底牌,就是擁有著兵種和士氣上的絕對優勢。
僅僅依靠陣形上的運作,就想打敗一支正規大軍,難度是異乎尋常的高,不僅要求指揮官對敵軍行動判斷準確,時機拿捏到位,更對士兵素質要求甚大。
因此淺水清這一次所創造的,可以說是一份新的輝煌記錄,但又不能說是記錄。
原因很簡單,他固然是消滅了敵三萬部隊,但驚虹軍主力猶存,尚未全敗。戰爭不到最后一刻不見分曉,只要驚虹軍一天未敗,他這一戰就不能算結束。即使他現在干掉敵三萬部隊,可如果后面他輸了,那么前面的所有勝利都會變得毫無意義。即使是記錄到史書上,也只會說:天風歷108年,淺水清自不量力,領鐵血鎮三萬迎擊驚虹三十萬大軍,小勝一場后,大敗虧輸,全軍盡沒。
所謂的奇跡般的勝利,到這刻,就只能變成小勝一場。
通過戰前的種種布置,巧妙地運用指揮上的時間節點,使自己的每一次出擊,都正擊中敵方的要害處,是這場戰役勝利的基點。但是接下來的戰斗,能否再發揮出這樣的戰果,就難說了。
魯青畢竟不是笨蛋,他顯然也已經看出了問題的所在,淺水清之前的種種安排,也漸漸讓他明白了自己的失誤。
問題是,他還有機會改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