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一種極具奧妙的東西,根據不同的內容與性質,可以劃分為公共政治,地緣政治,文化政治,種族政治等多種政治方式。這其中,地緣政治在封建時代擁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這個落后的時代里,最初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導致的各國之間密切度直接與地域掛鉤。距離越近的國家,走得往往也就越親密,聯合程度也就越高。
如圣威爾聯合公國,就是由最初的四分五裂走到后來的政體聯合。
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遠攻近交的戰略到后來演變成遠交近攻,事情就開始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最鄰近的國家,可能會變成首先需要打擊的國家。畢竟勞師遠征總比不上順手出拳。
因此地緣政治并不能確定彼此間的關系親密度,只確定彼此間的交往的頻繁度。在這種頻繁交往中,可以成為關系極好的朋友,也可以成為苦大仇深的死敵,而在這里,如何施展外交手段,盡量多交朋友少交敵人,就會變得異常重要。
可惜,天風人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并沒有因此延展到他們的外交能力上去,事實上天風人憑借其強大的軍力,導致的結果是四面皆敵。在這種到處是敵人的環境中,不是毀滅,就是強大,天風人越強大,周邊鄰國也就越害怕。
而在這其中,與天風人的關系最為特殊,最難以為外人道的,恰恰就是麥加。
因為在天風百年戰爭中,麥加人才是天風帝國一直以來最大的威脅,他們是唯一能對天風人擁有適度進攻能力的國家,惡浪河天險是一道雙方性保險,對麥加人有用,同樣對天風人有用。
在天風百年歷史上,麥加人甚至主動發起過三次針對天風的戰事。
盡管天風人一直將吞并止水,統一大梁做為戰略重心,但是在他們所有經歷的戰爭里,和麥加人打得戰爭卻是最多也最慘烈的。
蒼天城之所以在帝國最北端,就是因為天風蒼家秉承了天子守國門的古訓,說是一個雪風軍團扼守惡浪河,其實還得再加一個中央軍團,總計二十萬主戰軍團再加大量的當地城府軍,建立的北方守護線。
與所有人不同的是,麥加人與天風人的恩怨,來自于歷史遺留問題,從大梁帝國開始,兩國戰事就接連不斷。為了奪取富饒的瀾滄江三角洲的控制權,大梁人曾多次對麥加人發動軍事進攻。
打圣威爾,是因為這里是觀瀾大陸的經濟主干線,打麥加,是因為這里是大陸糧倉。用大梁帝國的話來說就是:“帝國面積呈人字形,若能拿下圣威爾,則人的中間加一橫,為一大字,若能拿下麥加,則大字頭上再加一橫,為一天字。大梁人若得此二地,就意味著天下我有。”
不要小看這句話,古人對迷信的崇拜程度是相當高的。
就這樣,當年的大梁帝國對麥加和圣威爾人的攻打可以說孜孜不倦。這其中,圣威爾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軍事體制關系,三度攻打均遭失敗,麥加人卻慘遭大梁人的瘋狂進攻,曾有過大半國土淪陷歸屬大梁的結果,經歷了大梁人長達二十年的統治,并最終失去惡浪河以南的全部土地。
大梁三分后,天風人和麥加呈鼎立之勢,但是當時為了統一大梁全境,暫時只能向麥加與圣威爾求和。圣威爾人是給錢就撒手的主,麥加人卻要收復失地,因此展開了對天風人的瘋狂反撲。
在這種情況下,天風人連續和麥加人打了幾場惡仗大仗。
對麥加人來說,他們是收復失地,對天風人來說,這種行為則是入侵,當時的天風人只想要止水和驚虹,對麥加抱的是求和心態,但麥加人不依不饒,這份梁子就算是徹底結下了。當時的天風二世皇帝就是在與麥加人的戰斗中戰死沙場,天風歷代皇帝直到蒼野望都秉承遺志,就是先統一大梁,然后第一個要對付要教訓的就是麥加人,為二世皇帝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