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兵快速突進,重騎兵層層逼壓,這就是云風舞對騎兵的運用,快刀配上重斧,任你再堅固的陣容,也都將一一粉碎剁爛。
不過,他們面對的同樣是一支強悍的,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麥加老兵。而最最重要的是,這支麥加軍擁有六十萬之眾。
論人數,他們是云風舞帶來的人數的六倍之巨。
即使不考慮渡河方的二十萬人,天風騎兵面對的也是四倍于己方的人數壓力。
一向以犀利快速而著稱的輕騎兵們終于發現,他們的刀再快,他們面對的麥加軍卻仿佛是一塊千層油布,砍破了一層又是一層,鋒利的刀子在這種不間斷的揮砍中變的遲鈍,快捷的速度也因此而逐漸遲緩下來。仿佛一條敏捷的魚,卻游進了滿是膠水的河中,有力使不出。
一直都是披堅執銳,鋒芒不可阻擋的重騎兵們也不無遺憾地意識到,當擠壓戰術實行到一定程度時,即使是豆腐也可以凝結成鋼鐵。作為麥加一國最精銳的部隊,麥加軍在退無可退的時候發起的憤然反擊,同樣令即使披著厚厚鎧甲的重騎兵也無法抵擋。他們的矛再利,也有刺不動的一刻,有力也漸變無力。。。。。
一直在觀察戰場的云風舞的眉頭漸漸緊了起來。
為了盡快趕到這里,他拋棄了步兵和輜重。此時此刻,自己的大批步兵隊伍還沒來得及趕上,騎兵隊卻已經陷入苦戰中。戰爭中騎步脫節歷來是兵家大忌,一旦出現問題,很容易被人分而吞之。如果可以,云風舞也不想這樣做。可是他也知道,僅憑淺水清手里的驚虹軍,要想擋住麥加軍,其實相當困難。如果自己不能早些趕到,萬一被對手趁勢過河,擊破淺水清的防御,只怕不僅麥加軍能成功逃竄,淺水清都可能性命難保。
只是目下的情況。。。。無論如何,都必須支持到步兵大軍趕到。
云風舞暗下決心,正待下命令讓騎兵隊集合一處,放緩進攻腳步時,卻驚愕地發現,剛才還拼死抵擋的麥加軍,突然亂了。
。。。。。。。。。。。。。。。。。。。。。。
亂局,如瘟疫般在麥加軍中突然爆發,來得如此快速,如此奇妙,如此的令人措不及手。就連很多麥加軍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會突然就亂了起來,但是亂局的根源,如果追根溯源,卻可以發現是在那座人工浮橋上。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淺水清說得一點都沒錯。
放任對手成功建立浮橋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有力的打擊讓對手損傷更重,而是給對方一線生的希望,以迅速瓦解對手的死戰決心。
兵法有云,圍三缺一,其兵自潰,不是沒有道理的。
方慶為了彌補天羅寨口失守的恥辱,下定決心要在亂云渡撈回面子,所以他毅然做了一個極為冒險的決定,放任對手建起浮橋。當他得知云嵐已經在后方開始發動對麥加軍的突襲時,他就知道云風舞的大軍離此地已經不遠。給麥加軍一條生路,或許會為驚虹軍帶來極大的防守困難,卻毫無疑問可以最大限度的打擊對手。
果不其然,浮橋一成,麥加軍立刻出現爭先恐后過橋的局面。為了讓麥加軍放心過橋,方慶甚至下令,浮橋對岸的防軍立刻放棄防守,全線退駐到其他地方,若過橋麥加軍不對己方進攻,則任憑其逃走。
如此一來,這座浮橋就成了即將敗亡的麥加軍最后的生路。驚虹軍對水面戰船力量不遺余力的打擊,對浮橋方面卻只作看不見,使得大批的對岸麥加軍彼此爭搶,互相攻嚇。這種爭搶起初還只是小范圍內進行,可很快就迅速擴大,影響到整支大軍的軍心士氣。通往回國道路的浮橋已經成功,對岸防御薄弱,可以迅速離開。這個事實讓大批的麥加軍無心作戰,同時也給云風舞帶來了最好的機會。
老于沙場的云風舞第一時間意識到,一定是惡浪河邊出了什么問題,他立刻更改想法,下令:“所有預備隊,親衛隊,全線進攻!”
嗚嗚的號角聲中,一場慘烈的大屠殺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