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橋文回來了,中年婦女和那個青年都迎了上來。
唐朝城市管理采用的坊市制度,坊設置坊正,百戶為一里,設置里正,五鄰為一保,設置保長,四戶為一鄰,設置鄰長。
中年婦人是橋文所在一保的保長,人稱黃二娘。她身材微胖,圓臉盤,雙下巴,她為人熱情,快人快語。無論那家有事,她都會熱心地幫忙。她得知橋雨病了,就跟著過來探望了。
黃二娘說道:“哎呀,阿文你可回來了,小雨的頭熱得厲害,多虧了蕭大郎去請了馬醫師(醫生在北方城鎮稱呼醫師,南方和鄉下稱呼郎中。)過來。”
蕭大郎是里正的獨生子,有些嬰兒肥,一張圓臉胖乎乎的,模樣十分討喜。他跟橋文同歲,此時是太學算學科的學子,跟韓三一樣是橋文的發小。
他說道:“阿,阿文,你別著急,馬醫師正、正在里面給小雨診治呢。”
橋文感激地拱手說道:“黃二娘,大郎,謝謝你們了。”
黃二娘說道:“阿文,街坊鄰居的,誰家還沒有點難事兒?”
馬醫師是這個坊里有名的醫師,他瞧病不喜歡別人打擾,因此橋文盡管心急,也只好等在門外。
不久,原本半掩著的房門“吱呀”一聲打開了,一個頭戴方形醫師帽的男子走了出來,他約莫五十歲年紀,黃皮膚,典型的突厥血統的高額頭深眼窩,下頜留著微微彎曲的山羊胡子,他就是馬醫師。他原本的突厥名字也沒有人知道,都稱呼他的漢族姓氏。
橋文急忙迎上去問道:“馬醫師,我妹妹小雨她怎么樣了?”
馬醫師沒有說話,朝著房門抬了抬下巴,示意橋文自己進去看。
“小雨。”橋文急忙沖進了屋里。
橋雨躺在榻上,一張小臉雪白,白的有些不正常,看到橋文進來,她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有氣無力的說道:“兄長。”
“你沒事兒吧?”橋文坐在她的旁邊,伸手去摸她的額頭,又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覺得橋雨的額頭有些發燙。他問道:“你哪兒難受?”
橋雨頭暈惡心渾身乏力,身上說不出的難受。可是她不想讓橋文擔心,勉強笑道:“兄長不用擔心,雨兒沒事兒。”
橋文看到她并無大礙,放下心來,想起馬醫師等人還在外面,他說道:“小雨,我先出去一下。”
橋雨微微點頭,說道:“兄長,你去吧。”
橋文走出了屋子,對馬醫師說道:“馬醫師,我妹妹她怎么樣了,什么病,沒有大礙吧?”
馬醫師皺著眉頭說道:“小娘子的病是少血癥,必須趕緊醫治,耽誤了就麻煩了。”
他的話音一落,黃二娘、韓三和蕭大郎都很吃驚,深深地為橋文擔心了起來。
少血癥在唐朝又叫富貴病,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病十分危險,治療不及時,病人很容易內出血、休克,多數在半年內死亡。
之所以叫富貴病,是因為這種病治療及時,可以緩解,以后經過長期治療也可以痊愈,只不過中醫治療前期需要大劑量的藥材,后續的治療也需要大量藥材,其中人參、胎盤粉等藥材價格較貴。還需要進行食物輔助治療,比如蜂蜜、鱉肉、龍眼肉等,在長安也價格不菲。
這些藥材和食物所需要的花費對于尋常百姓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橋文的母親生下橋雨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是個普通的私塾先生,體弱多病,家境一直不好。去年橋文的父親去世,辦理喪事的錢,還是街坊們幫助湊的,至今還沒有還清。如今橋雨又得了富貴病,他們兄妹今后的生活該如何安排?眾人都為他們發愁。
馬醫師拿起兩張藥方遞給了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