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階段,最是容易衡量選手的先后位置。
聶方平曾經和他說過,從400米開始往后的中長距離比賽,很多有經驗的選手的比賽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多的就是以自身速度的變化,喜歡帶亂對手的節奏。
在一二百米的短跑中,因為從起步開始以后,基本就是不做保留全力開始沖刺,帶亂節奏的情況往往發生在起跑的瞬間。而在400米的距離,需要分配一定的速度,很多選手在這個階段,會通過速度的變化來打亂其他選手的節奏。
很明顯,現在這位納米比亞選手就有點這個意思。
葉欽可以感覺得到,在對方開始加速之后,第六第七第八幾個道次的選手似乎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那種后面有選手緊追而來,帶來的壓迫感,很容易讓運動員對于自己的速度掌握不準確。
被一個選手帶跑節奏這種影響,除了場內的運動員,在場外除非是特別有經驗的老教練,或者用賽后視頻分析,不然一般人基本看不出來。
當然特別有大賽經驗的頂尖一流高手,基本都會按著自己固有的節奏去跑,不會輕易跟著其他對手的節奏,但賽場內的運動員大多數還是青少年,不論比賽經驗還是心理調整,都遠達不到頂尖選手的水平。
葉欽的速度也跟著提了起來,但這本身就是他在賽前就做好的打算,節奏依舊穩著沒有被打亂。
但同樣的在他身后的第二道和第一道波多黎各以及澳大利亞的選手,也收到了他加速的影響,開始跟著提速。
這是半決賽,大家都想爭奪晉級的名額。
二百米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第二個彎道,這個時候葉欽明顯發現了除了第四道的納米比亞選手的速度保持得依舊不錯外,其他選手的速度似乎都略有下降。
前二百米跑得較快,葉欽也感覺到身體出現酸脹的感覺要比以往來得更早,但好在這些是在一開始他就有所準備的。
眨眼間,第三個彎道即將結束,彎道進入直道。
此時,場邊看臺上,不論是有選手參賽的各個國家的代表隊啦啦隊,還是加拿大當地的觀眾,都看清楚了場內的變化。
跑在第一的是納米比亞的弗蘭克-普瑞薩,緊隨其后的就是葉欽。
進入直道之后,兩人的差距幾乎就只有一個多身位的差距,而在兩人之后,其他五名選手,此時卻有著一兩米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似乎還在拉大。
葉欽一直緊盯著第四道的納米比亞選手,彎道進入直道之后,他也感覺到對方的速度有些保持不住,明顯身體進入了疲憊的階段。
前半程驟然提升的速度帶跑了其他選手,但他自身消耗的體能也是十分巨大的。
這個時候,大家開始完全比拼的就是速度耐力。
誰能將自己的速度保持的更好,誰就獲得勝利!
八十米,七十米,六十米……
離終點線的位置越來越近。
到了最后的四十米的時候,葉欽也同樣感覺到了自己差不多在極限,腳步沉重,呼吸急促,但還是拼命咬著牙將最后積攢的一點點體能爆發了出來。
納米比亞的弗蘭克-普瑞薩雖然知道身邊第三道的葉欽在一直咬著他,但他前面的跑法基本已經就到了極限,只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對手超了過去。
47秒86!
葉欽在沖過終點線的瞬間,看到了旁邊黃色計時牌上的成績。
緊隨其后的納米比亞選手的成績是47秒94,至于其他選手們,除了第五道退賽的尤塞-博特外,成績最好的是俄羅斯選手阿勒科德-索爾澤尼特希,他的成績是49秒02!而這個成績,和他預賽中跑出的48秒49的成績,有了不小的差距。
但葉欽,順利晉級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