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不良的生活和訓練習慣,夯實基礎力量和身體素質,注重把底子打牢,這些方面可能在運動員職業生涯早期感覺上不太明顯,誰的訓練還不是從基礎開始的呢,但是他帶著劉陽宇,一路沖到現在,已經達到世界一流乃至頂尖水平后,特別能有心得體會。
美國田徑項目為什么總體比較強,其實很大部分跟科學的訓練方式是有關系的。他在國外的時候有觀察過,很多美國選手的訓練并非遵循國內“三從一大”的原則,反而是強調于基礎訓練,時間上并沒有太大的壓迫,反而強調訓練的效率和質量。其中尤其是基礎的訓練方面,更加有特色和代表性。
很多美國田徑選手都不單純是練田徑,或者說在成為職業田徑運動員之前,在各自的高中大學,都會接觸各種項目的基礎訓練。其中不乏很多都有經歷過橄欖球、籃球等項目的訓練。
體育氛圍好,運動員有了較長時間的基礎訓練,身體素質個人能力明顯更高,轉入田徑領域,再接受專項訓練指導之后,成績往往能夠突飛猛進。
至于人種問題,這個肯定是有的,但除了美國之外,黑人遍布非洲和美洲,歐洲各國也多的是,但這些地區國家的選手,除了偶爾蹦跶出一些天賦頂尖的選手外,在整體實力上美國田徑依舊最為強大。
其中這些年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這些中美洲加勒比海域的小國,大量的運動員教練員留美求學后,也帶回了很多先行的訓練理念,在國際上的成績也一年好過一年。
尤其是體教結合,以中學為載體注重基礎訓練的教學培養模式,一個項目的金牌奪冠,可能一兩個天賦頂級的運動員就能做到,但一個項目的崛起,則離不開大量的基礎訓練培養和良好的競賽機制。
不過,孫潮生和聶方平的訓練理念不一樣,他雖然覺得聶方平的訓練方式在某些方面是有所裨益,但并不完全認同這種訓練方式,在他看來運動員不能離開賽場,訓練和比賽應該是有機結合起來的。
像本次參加室內錦標賽,他帶著劉陽宇就是抱著“玩玩”的心態,以一種輕松的態度參加比賽,把這是一場訓練課。
現在劉陽宇的冬訓和春訓的界限已經不是非常明晰,比賽和訓練融合得特別好。以賽帶練已經成為劉陽宇的訓練模式,這也是和國際接軌的訓練方式。孫潮生有些遺憾的是,國內許多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沒有體會到比賽刺激訓練帶來的好處。
“會不會太早了點?”聶方平聽到孫潮生說起這個,眉頭微微皺了起來,其實之前兩人也聊過一次,只是那次沒有像今天這么直白。
“不早了。”孫潮生搖了搖頭,“我也差不多是在葉欽這個年齡,把劉陽宇帶著出國比賽的。頭兩年參加的也是國際上的低級別比賽,到了02年03年就拿到了國際田聯大獎賽和黃金聯賽的參賽資格。”
“這個不能比啊!葉欽是半路出家,他進行專業的田徑訓練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一年的時間。”
聶方平笑了笑,即便是葉欽展現出的天賦極高,但也不過是拿過世少賽兩個季軍和城運會一個冠軍和季軍,和現在手握全國男子110米欄紀錄,世界青年紀錄,亞洲紀錄的劉陽宇,還是有很大差距。
“就是這樣才需要多比賽。”孫潮生略有些急躁了起來,“練一年能練到這樣,葉欽的上限是足夠高的,多參加比賽,有個三五年時間,前途不可限量。”
葉欽在城運會后拿到400米季軍和200米冠軍,他當時并沒有太多的觸動,只是這次室內賽,看到葉欽的成長,明顯處于一個高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