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不到的時間里,何俊都會在田徑場訓練,枯燥乏味的訓練,對于十幾歲的少年人是難以忍受的考驗,而何俊一直樂在其中。
別人的教練是要逼著壓著自己的運動員去練,他是怕著擔心著何俊練太狠練太猛。他私底下一次又一次的說過何俊,其他的事情何俊都聽,唯獨這個死腦筋似的,就是不肯轉。
他明白何俊的想法,除了那種對于勝利和冠軍的渴望外,何俊一直堅信著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這句話。輸給了對手那是自己水平不夠,需要更加努力的訓練。同樣的時間別人進步飛快,那是自己訓練不夠。
勤能補拙這話趙武陽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的正確性,但在田徑運動,哪怕你真的能夠做到,但還得考慮一個人的身體承受程度。
他擔心的情況真的發生了。
之前何俊也有過一些小傷小病,但那些都不足以讓趙武陽像現在這樣憂心忡忡。
半月板內側前后角撕裂加嚴重磨損,他作為一個田徑教練,這是他最怕運動員出現的傷病之一。
如果是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哪怕是對抗性極強的足球和籃球運動員,即便有這樣的傷病,可能通過一些撕裂縫合修復、切除手術,都有可能恢復過來。
即便趕不上之前的最好狀態,但是依舊能跑能跳,整個職業生涯雖然會受到影響,但不至于完全報廢。
可一名田徑運動員,尤其是百米短跑運動員,出現了這樣的傷病,幾乎就是無解的難題。即便是傷愈之后,能夠完全和常人一樣行走生活,但職業生涯基本上就宣告報廢。
受了傷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再承受起那樣大強度的訓練和比賽,即便承受得了,也很難再有之前那樣的狀態和成績。
他要去找醫生了解情況,雙慶市的醫院恐怕是沒辦法完全能夠治好,那么接下來,豁出老臉都得找國家隊那邊求助,通過那邊的康復治療尋求能夠恢復的手段。
國內不行的話,那就去國外,他不想何俊毀了。
在趙武陽離開房間之后,何俊臉上的笑容悄然消散,只是躺在病床上,看著白色的天花板愣愣出神。
病床很小,稍微挪一下身就嘎吱吱的作響,膝蓋上的傷好像也不是很痛,更多的是一種麻木。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所以,我的夢想是拿一塊奧運會金牌……”
何俊嘴唇里無聲囁嚅,那是他17歲拿到全國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冠軍時,記者采訪問他將來目標時候的回答。
他大言不慚地和那位現在早已記不得樣子的記者說出了他的想法,而一出口,為此努力就是不舍晝夜的五年。
奧運會,金牌,哪個運動員沒有過這樣的夢想,他有,他也為之努力。
那時候的他年少輕狂,剛剛奪冠后,似乎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夠做到想做的一切,就能夠站上最高的領獎臺。
然后,接著是世少賽的失利,他見到了同齡人中天賦拔尖的那群青少年運動員,接著是國內的比賽,厲害的人太多了。一場又一場,楊耀,陳建,沈運保,景科、古凱……他在和這些比他大或者年齡相仿的國內選手不斷競爭。
有贏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被這些人壓在身下,只能是第二第三第四,而能夠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里,即便這些比他強出一籌的國內最好的運動員,也不過就一二個人達標。
“何俊,別練得太狠,慢一點,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