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我們在,這個冠軍就不會旁落給其他人。”
勒羅伊-迪克遜作為美國隊的新人,在這個時候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美國男子4×100米接力隊在世錦賽和奧運會上都有過失利,但明眼人其實都知道,不論那一次,其實都不算他們的實力問題,都是配合還有默契不夠的緣故。
“當然會是冠軍!”
華萊士-斯皮爾蒙無比自信地笑了笑,如果是個人項目,他們還有挑戰者的話,在集體項目里,他們從來不懼任何對手。他們的平均實力是最強大的,哪怕現在的牙買加,也遜色于他們。
“嗨,杰森,你不用擔心,這一次跑第二棒的人是我!”
華萊士斯皮爾蒙說著,走到了杰森-蓋比身邊,輕捶了一下對方的肩膀,示意讓他對于接下來的比賽可以完全信賴自己。
杰森-蓋比同樣笑了起來,“沒錯,這一次是你。”
05年赫爾辛基世錦賽4×100米接力賽,對于杰森-蓋比的教訓十分的深刻,當時他和現在一樣,跑的是第三棒,他步頻快,有速度,200米出身彎道技術又好,是第三棒當之無愧的人選。
當時的第二棒是倫納德-斯科特,斯科特的技術特點就是后半程的速度能力不夠,因為疏于練習的緣故,兩人在二三棒交接時,發生了重大的失誤,使得美國隊在那屆世錦賽在預賽之中就掉棒出局,無緣決賽。
但這一次不一樣,他雖然依舊是第三棒,但第二棒的是華萊士-斯皮爾蒙,他曾經的訓練搭檔和最信賴的伙伴。他相信對方肯定能夠完完整整的將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
至于說自己和勒羅伊-迪克遜的三四棒交接,他和對方是練得是最多的,他不想自己再重蹈覆轍。
……
“……觀眾朋友們,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馬上開始,八支接力隊伍的運動員已經入場,正在做著賽前的最后準備……
運動員們正在調整助跑器和很量步點,量步點對于接力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只有算好了上一位運動員的距離,才能夠讓自己充分的加速起步……”
當時間到了晚上22點20分,長居體育場內的喧鬧聲驟然沸騰到了極點,八支接力隊浩浩蕩蕩地出現在了現場的跑道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逐一走到了起跑線和接力區的位置,開始了調整起跑器和很量步點。
電視機前的許多中國觀眾,通過電視轉播信號,伴隨著穆江的解說聲音,都看到了現場的畫面。
相比起只有八到九名運動員的短跑比賽,接力項目人數達到了三十幾名,站在各個接力區,給人的感覺還有幾分熙熙攘攘的擁擠。
蘇丙天站在第三道上,感受著全場沸騰的喧囂聲,只覺得一顆心都快要從嗓子眼里跳了出來。
又不斷地深呼吸調整,強自讓自己冷靜下來,俯身蹲在助跑器前面拿出了一根小皮尺,細細地衡量起起跑線和助跑器之間的距離。
說實話,在眾目睽睽之下,拿一條小皮尺在助跑器和起跑線前量距離,看著是有些傻,甚至蘇丙天臉上都感覺到了有幾分火熱。
但他依舊還是堅定的去做,細致認真地量好助跑器和起跑線的距離,然后試著跑了跑,又回來用皮尺比劃,并沒有半點敷衍。
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一招,因為身高和習慣的緣故,組委會工作人員擺放的助跑器位置基本上都是一個大概,很多時候他用起來都很不習慣。
他以前也會調整助跑器,但有時候沒辦法特別精準,還是影響了他的起跑。
后來想出了一招,每次比賽都帶一條小皮尺,能夠十分精細地將助跑器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這樣他起跑的時候就能夠最完美的充分起步。
而此時,其他運動員,在各自的接力區域范圍內,也都在衡量步點。
葉欽細致地一步一步在接力區的位置算著步點,他和楊耀之間的配合算得上是非常默契,但越是大賽,越是容不得半點疏忽。
在算好了步點的位置,葉欽從短跑褲上撕下了一塊白色的膠帶,粘在了跑道上,然后才重新回到了接力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