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龍一這么做并非是為了私仇,而是考慮到有間小廟香火長燃,難保那個大佬不小心溜過來,那書生不就完了么。
可鳳凰山就這么大,唯一安全的地方也只有茅坑了。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龍一又一次獨對夕陽,翻開了那本經書。
有好些年龍一都不曾這么認真過,即便是經常揣在懷里的那本符篆文集,他看得也是有一下,沒一下。
因為有師父在,龍一從來都無需擔心。可這一次,短短的幾日,就讓龍一明白了很多事。
俗語說的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龍一這次離家遠行還不足千里,卻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重量。
至于,上一世常被長輩老師們提說的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更是只真不假。
所謂假的,也只是自己那抹不下面子的虛偽心思作祟。
龍一明白了此理,才覺得那白衣書生為何會嘲笑自己白瞎蠟了,因為自己就是個瞎子。
放的好好的道經不讀,卻愛慕那些好面子的騰云之術。
今日自己遇到的灰衣少年年娃,不僅是個修仙者,而且還能飛,可結果呢,還不是死的不能再死。
若他不凌空似仙,而是腳踏實地的和自己干一架,可能又是另一個結果。
龍一擺擺頭,甩掉這些無關緊要的心思,一顆心全都浸在手中那本經書里。
……
等到月亮升起,龍一的案前亮起了一盞燈,那本書在桌上攤著,龍一一個字一個字的苦思。
就連師父進門兩回,他都沒能發現。
只因為這本書實在是太過神異。
誰能想到,這天地間竟然充斥著無邊無垠的靈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有人能用到。
能使用靈氣的人被稱為修士,而修士才算得上這方世界真真的主人。
感受靈氣,納氣入體,算作修行的入門,也別稱之為感靈境。
化氣為己,氣幻萬物,算作初懂靈氣的運化之術,稱之為化氣境。
藏靈氣于體,引而不發,歸于無形,算作初窺靈氣的貯藏之法,稱之為歸元境。
靈氣蘊神,三魂收發由心,云游千里之外,算作掌握靈氣至理,稱之為藏神境。
靈氣化生真元,返璞歸真,貌若俗人,算做登堂入室,稱之為存真境。
至于化仙,那是更高層次的一種修行,如同儒家的圣人,佛家的活佛菩薩,那些此經文并沒有細說。
即便如此,也是令龍一心馳神往。可自己如今連修行的門也沒得進,想一想,感靈化氣,歸元藏神,存真化仙,這一個個的關口,龍一腦袋有些疼了。
可那描述中的神異,藏神之后壽辰增加三載,竟會有三條命;化仙之后白日飛升,天下咫尺可及,任龍一這兩世為人的少年也眼饞得緊。
可飯得一口口吃,真經更得一點點的練。
想到此處,龍一只覺得心中一緊,這一世的自己真不如一粒塵埃啊!
可惜,可惜。
他在心中長嘆,起身憑窗遠望,潔月稍感黯然,只因有浮云遮攔。
他抬手撫了撫窗臺上的蘭草,感嘆一聲。
“還是你聰慧吶!”
那翠蘭纖葉輕搖,幾朵碎花在一剎那釋放出怡人的芬芳,似乎再說。
‘你做一個俗人不好么,為何要修仙?’
龍一嘴角露出一絲輕笑,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