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方剛以及韓二娘既試探出段毅的實力深不可測,又沒了之前的怨氣尷尬,膳房之內的氣氛便不似之前那般緊張。
大家又都是一路人,不能說立刻熟悉起來,彼此之間也順眼許多。
正好是早飯時刻,丁冉吆喝著段毅以及方剛韓二娘一起上桌,邊吃邊聊。
吃飯的時候,方剛也是不改那粗魯的性子,米粥喝的是一碗接一碗,小菜吃的是一碟接一碟,那都不是用筷子夾,而是往嘴里倒,肚皮仿佛是一個無底洞,怎么也填不滿,整個人就像一個餓了三天三夜的猛獸一般。
不過這般吃相雖說粗魯了些,倒是看得人格外有食欲,本來略顯清淡的早餐也多了些滋味。
與之相比,這韓二娘就顯得優雅許多,她的打扮長相煙視媚行,但舉止卻有一股子端正勁,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
至于段毅,食量很小,只是淺淺喝過一碗米粥,吃了幾口青菜,便放下筷子作罷。
這不由得讓方剛頗為不解,一手抓起一個拳頭大小的包子塞進血盆大口,一邊詫異道,
“你小子怎么跟個娘們似的,吃的這么少,那能有力氣練功嗎?”
一般而言,武人都是食量很大的,因為不論是修煉內功,從五谷之內攝取能量化為真氣,還是習練招式,活躍氣血,都必須要有充足的營養保證。
相傳少林寺甚至有一位蓋世高手,日啖一牛,力大無比,這力氣,可都是生生吃出來的。
似段毅這般食量,在方剛看來,只能勉強維系他的生命活動所需,一般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生是這樣,但段毅若是練功的話,就必定會傷及根本元氣。
一次兩次不要緊,但若是長年累月下來,必定會對段毅產生極大的危害。
丁冉倒是見怪不怪,早就習慣了。
段毅曾經也的確是大胃王一枚,吃的很多,而且每餐無肉不歡,體格也是極為強健,透著一股子彪悍和凌厲的勁。
但在取得九龍杯之后的第二天,他就變了,有時候吃的少,有時候吃得多,仿佛吃多吃少,全憑他的心情胃口,若是段毅愿意,甚至可以不吃任何東西。
丁冉也曾暗中揣測,這恐怕是段毅的修為又有某種提升,或者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才有這樣的改變和表現,但又難以理解。
不過他并不是自尋煩惱的人,管天管地,難道還能管得了人家吃多吃少嗎?
他可沒有那份閑心。
段毅拿起桌邊的餐布,輕輕將嘴角擦干凈,聽到方剛的疑惑,笑笑解釋道,
“前輩你所修煉的武功和我練得不同,你要以這食物當中的精氣為食,故而每餐必定是鯨吞海飲,不單純是為了口腹之欲。
而我練得武功,已經不需要從這當中攝取精氣,故而只需要吃飽,吃好便可。”
說白了,方剛所修行的內家功夫,還只能通過一張嘴來攝取能量,不斷的淬煉精氣,轉化為內力,如此多年下來,才有今日的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