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之亂,乃是迄今為止,大夏史冊之上記載的規模最大,也是影響力最為深遠的一次叛亂。
亂黨之首,均為當時在大夏地方呼風喚雨,強橫一時的大夏皇族,涉及邊境勢力,各大豪門世家,武林門派。
九王聯兵伐皇,意欲取而代之,本來只是皇族內戰,但戰爭就是戰爭,一旦開啟,便猶如星星之火,燎原無盡,戰火一度綿延至大夏十三道,死傷過百萬,百姓流離失所,良田荒廢,天下動蕩不安。
雖然最后還是正統皇族取勝,但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極為慘烈的,一度使得大夏政權飄搖,社稷有不穩之兆,并催生了一大批權欲熏心的貪官污吏。
而九位大夏王爺,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宗族,勢力,則為當時的大夏皇帝所嫉恨。
當時的大夏皇帝不顧手下大臣以及其余皇族的勸說,在大破叛軍后,將九大王脈,數以千計的皇族盡數押解至神州帝都處決。
相傳天邢臺之上的血液洗了三天三夜也洗不干凈,且在帝都之外,時常有隱晦異常之聲響起,有迷信之人便以為是那些被處決的皇族鬼魂不甘心,故而在嚎哭作亂。
此役過后,大夏皇室便生出削藩的想法,并在之后的百多年來,或是明令,或是暗指,或是陰謀挑撥,將早年前由大夏太祖分封的王侯脈系打擊的七七八八,不剩多少。
取而代之的,則是大夏皇族本支不能繼承皇位的皇子們,紛紛被冊封為王,坐鎮四方,其中,鎮北王便是其中一支。
固而,雖然是王,但鎮北王一脈與當今大夏皇室一族,乃是極為親近的血脈,而且備受皇室信任與重用。
鎮北王一脈盡管只興起不到七十年,但因為有著大夏皇帝的扶持,已經牢牢將北方四道的軍政大權掌握在手里,北逐草原,御敵于國門之外,備受朝堂與民間的稱贊。
從草原鮮卑而來的宇文家族,賀蘭家族,本土的獨孤家族,襄陽郭家,對比鎮北王一脈,都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這是真正的天潢貴胄,與皇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或者說,本就是皇室的一支。
段毅就算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自己的父親,竟然是鎮北王一脈,而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了鎮北王的后裔,簡直是菜雞變鳳凰,一步登天。
當然,盡管段毅心中無比的震動,但也并未因此而產生什么別的想法。
且不說他父親早亡,就算他父親尚在人世,怕也爭不過眼前這個早已經將鎮北王一脈勢力握在手中的強人。
空有皇族稱號,沒有實力,沒有根基,還不如一個普通人來的逍遙自在。
而且,他更好奇的是,既然是孿生兄弟,何以兩人的際遇天差地別?
這夏宏武功蓋世,權柄無量,可謂一跺腳,整個北方大地都要震動的存在。
而他的父親段越呢?
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家境貧寒,甚至早亡。
這當中又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