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陰縣城西泰興街的白云書齋在縣內也有不小的聲望,其日常主要經營文房四寶以及書畫販賣,代寫書信等等。
同時,內中還藏有書卷千百,包含四書五經,游記歷史,風俗人情等,為縣內少有。
許多好書畫,愛經文之人,時常前來白云書齋做客,一來就是半日時間,與好友與投契之人談天論地,吟詩作畫,不亦樂乎。
書齋之主乃是一個年約三十的文士,名李子明,為人風流倜儻,儒雅脫俗,號為白云居士,乃是縣內風云人物。
其不但能吟詩作對,還擅丹青妙筆,與縣內的詩書官宦之家,豪強勇武之士,都有交際。
然而,今日清晨,這個在河陰縣內代表著文氣所鐘,名士聚集的白云書齋,卻被大批縣兵團團圍住,密密麻麻的縣兵神態兇狠,動輒打罵,更握有兵戈銳器,將左右鄰舍之人,通通驅散,將整個街道封鎖。
更有強弓張開,利箭上弦,刀槍相對,布甲如云,團團簇簇,讓人心驚。
段毅瞧著眼前的書齋,四層的木樓格局在這鬧市街中算是鶴立雞群,紅紋木下,圓柱撐天,氣派非凡。
門前匾額上的白云書齋四個字,盡管風骨卓然,字體虬勁,然而,在白蓮邪教這一背景下,卻分外的諷刺。
“李子明,白蓮教白蓮使之一,本為大夏一窮秀才,有神童之名,九歲入學,十三中童生,次年中秀才,可惜自此之后,雖有才學,卻屢試不第,難以中舉。
故而生出怨憤之心,自認才學非凡,遭人嫉妒,為白蓮教引渡接納。
后來憑借其不凡的天資悟性,以及白蓮教的幫助,練成一身強大的武學。
這白云書齋,便是他的藏身之處,另有五個隨同的仆人,也住在這白云書齋當中。”
“然而,若單單只是如此,此人也罪不該死,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借這書齋為耳目,搜羅資質過人,聰慧不凡之人入教。
若不從,便施展陰損手段叫其家破人亡,更***女,作惡累累,死有余辜。”
段毅的腦海當中流轉過夏宏提供的李子明的資料,對其更增惡感。
哪怕不是因為夏宏所令,自己遇到這種事,又有能力除惡懲奸,也不會袖手旁觀。
“世子,一切已經準備就緒,我意先領王府十位客卿進這白云書齋拿賊,由剩下的客卿分散領府兵在外架弓箭圍堵,最后,由王府侍衛持刀列陣做最后一層保險。
若是順利,我等十人便可順利將賊人斬殺,就算個別突出書齋,也會陷入這重重圍困當中,不知世子是否應允?”
自數百人連帶數十馬匹喧囂而至,說不上沸反盈天,但只要不聾不瞎,白云書齋里面的人肯定已經有所防備。
只是內中人員不多,加上李子明統共才有九人,不敢輕舉妄動。
朱猛此舉,就是利用白蓮教妖人的這種顧慮,實行斬首戰術,能減少縣兵的死傷,也好給鎮北王府減少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