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的,無論是賈詡還是諸葛亮,對皇權的削弱都十分贊成,都不認為該將天下交予一人之手,期待、指望一代明君造成沒有千念的王朝;
這讓劉浩感覺二人心中都有了君主立憲制的思維,只不過,這其中到底是對自己才華的絕對自信,還是也想過權臣之心,只有他們自己知曉。
諸葛亮,或許是在現代觀看了眾多書籍,結合自己在三國的經歷,君主立憲制已經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賈詡呢?劉浩給了一個詭異的微笑,認為賈詡還不可能產生‘立憲’思維,那么,淡定的賈詡,心中多少還是有著一絲權臣的心態,只不過平日里被他壓制在內心,今日辯論太過激烈,暴露了出來。
這種暴露,倒不是說賈詡就一定想,他的經歷也告訴劉浩,真讓他通過各種政治途徑往上爬,幾無可能。
但賈詡這種想法,已經足夠劉浩開心,說服他加入的可能性大增了!這種野心有就是好事,去了遼東,施行的政策,也不會是‘主公’制,賈詡也必然大權在握,足夠他發揮自己的強項,也說明賈詡心中有了不小的松動。
靈帝死,何進亡,董卓進京;
賈詡和諸葛亮的辯論再次慢了許多,開始針對天下大勢進行推演,開始對諸侯進行評估,開始各種假設,到最后,依舊避免不了三分天下的可能。
賈詡昨天自劉浩走后,從張繡大帳返回,就一直在思考除了劉浩之外,到底誰能成為第三大勢力。
選來選去,也沒有選出一方英豪,但心里總覺得這事多半還是要發生,今日,諸葛亮提出了劉備劉玄德,讓賈詡心中一震,久久不語。
劉備現在的名聲不小,一直都在流浪,一鎮豫州,兩做徐州還是讓他成為諸多諸侯之一,往日沒有將這個敗軍之間放在眼里,今日諸葛亮提出,賈詡才發現劉備劉玄德十分不簡單。
“他缺乏真正的謀臣!”
賈詡沉默一下,點出了劉備最大的軟肋。
“文和兄,荊襄之地,隱居的謀臣可不小,看出三分天下格局的,也必然不止一個!至少龐德公和司馬操德二人必定了然!”
“孔明兄是指,其二人會推動此事?他們就不怕荊襄之地陷入泥潭?”
賈詡口中這么問,心里卻十分清楚,這兩個老頭必然要推動,什么戰爭泥潭,又于他們何干?手下的弟子要入世,其他勢力已經沒有了相應的位置,那就必須創造一個,作為世家,戰爭對他們而言,又有多少危害可言?
諸葛亮瞄了賈詡一眼,沒有回答,心里卻在想著龐統將要代替他諸葛亮去輔佐劉備了,他也想看看龐統是否能夠像他經歷的歷史那般完美。
良久,賈詡嘆息一聲,身體半攤在地上,眼神有些渾濁,諸葛亮和劉浩都沒有出聲打擾,過不多久,賈詡才正坐起來,整理了衣襟,站起身形,朝著劉浩和諸葛亮分別鞠了一躬,口中說道:
“劉使君,孔明兄,如要前往遼東,需要盡快規劃一番才行!”
劉浩和諸葛亮對視一眼,具是一笑,諸葛亮朝劉浩點點頭,由劉浩代表出面說道;
“文和兄,我兒小龍兒乃‘神龍’之體,所過之處,百獸規避,主要路線規劃合理,卻是無礙!”
賈詡微微一愣,臉上升起笑容,劉浩再次發話道:
“至于大海穿行,就更加方便,御水之能,誰又能比得上真正的‘神龍’?眼前,準備北方御寒衣物交予我處理即可,文和兄和孔明兄負責規劃路線,指定出海口,我將小龍兒和羅濠留下,吾等在出海口匯合即可!”
“善!”
賈詡和諸葛亮應聲接口,三人達成一致,遼東之局,三人都不認為區區公孫續能夠抵擋他們。
這一路如何穿過諸多地盤靠近大海,劉浩還真沒有一絲擔憂,有著諸葛亮的八卦陣,哪怕遇到對手,也能從容離開,只要不是面對曹孟德大軍圍剿,根本不會發生多少意外,至于損失一小部分也無所謂。
曹孟德如今剛剛和劉備大干一場,北方袁紹已經在厲兵秣馬,他就算知道張繡穿行,也不會派兵圍剿,更多的還是吩咐各地城池謹守地盤,杜絕出城作戰。
這個點選的非常好,也是諸葛亮和劉浩立馬進入狀態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