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到了朱棣的好,朱元璋在此后的日子里才發現依舊是自己在犯錯,自己將朱棣當做一個將軍在養,使得對方在從政經驗上天然的劣勢許多;
這使得朱棣在登基之后,面對老狐貍一般的群臣,很多時候都難以發現這些文臣隱藏的目的;
再之后,就成了朱棣的兒子在儒門的影響下開始滑坡,使得老朱家的皇權朝著臣權傾斜,以至于未來東林黨這樣的龐然大物出現,成了老朱家真正的掘墓人。
怪得了誰?源頭還不是他朱元璋自己?
歷史終歸是歷史,朱元璋也知道眼前自己的局勢比龍國給予的史料書籍復雜一百倍不止,已經是維度上的跨越,諸多國度參雜其中,猶如一過亂燉一般,觥籌交錯,更甚者,這其中還有著一個偌大的江湖武林存在,這些人的情況還不是一般的復雜。
說起武林江湖,朱元璋也不得不頭痛,內心深處,他絕不希望有著這么一個游離于朝廷之外的龐大組織,也想過耗費力氣將之剿滅干凈,將一切武力都緊緊抓在自己手中。
可愿望是好的,現實卻給了他不小的打擊,倘若在靈氣復蘇之前,那些高來高去跳躍的江湖人物哪怕是高手也十分有數,跳得再高,一次也不會超過三五十米,可現在呢?騰云駕霧者雖仍舊不多,但也絕對不少,尤其是一些名門大派,往往還隱藏不少。
這些人的單體殺傷力已經到了不得不忌諱的程度,朱元璋心中就有一個很好的參照人物,那就是張無忌,北平皇宮守衛雖眾,但也僅僅能保護他這個皇帝罷了;
那些原本明教護法等高層,雖支持自己,但在他坐上皇帝寶座之后,依舊選擇了歸隱,若非這些人將自家兒女子孫送到朱元璋錦衣衛當差,他都要以為這些人別有目的了。
有時候朱元璋也頭痛,你說這些人不是人才吧,人家一個個武力滔天的,你若說他們都是人才吧?那也不盡然。
治理地方也好,領兵打仗也罷,這些人都絕對是外行,頂多就是一個鄉鎮干部,或者三五百人指揮官,你放心將一縣之地放手給他們?放心大軍交給這些人作戰?朱元璋又沒瘋,怎么可能?
這也就造成了這些明明單體武力高超的原明教高層在大明不尬不尬的地位,封賞的時候,只能給一些虛位,實權絕難,可這些人一個個傲氣的不得了,到最后就成了現在這般,主動也好,被動也罷,悉數歸隱了。
唯一好的一點就是朱元璋想到了錦衣衛這個組織,使得這些人的后代們一個個都有了歸處,而且一個個還苗根正紅的,用起來十分放心;
推高了錦衣衛的官銜,那些知道的文臣武將們很清楚其中緣由,也沒有絲毫怨念,到如今,反而使得錦衣衛成為了朱元璋手中一把鋒利的長刀,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可同樣的,使得朱元璋也失去了最頂尖的武力護航,尤其是在這靈氣復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朱元璋明白未來這樣的高手朝廷必定也越來越需求,他想到了唐朝‘欽天監’制度,準備開始效仿,而目標,卻瞄準了張三豐;
這里頭,朱元璋也有著其他算計,那就是張三豐一旦接下這個職位,那么不僅僅將遠在塞外流浪的張無忌心中埋下忌諱,同樣的也能讓那些歸隱的原明教高層們信服,此外,還可以將自己領土之中兩大門派之一的武當綁上大明的戰車。
至于少林是否會有意見,朱元璋還真不擔心,他可是做過和尚的,這是誰都清楚的事情,只要他不露出打壓佛門的心思,少林所代表的的佛門勢力,心里頭就有了安全感;
而且,還能以此來刺激佛門為大明更多的效力心思,引入競爭平衡各方才是真正的王道。
不得不說朱元璋的算計很好,倘若給什么國師之位,不僅僅文臣武將們要反對,原明教高層心里頭也必然不爽,人家張三豐也不可能接任;
但這個欽天監就不同了,說白了,就是觀測星象,預測未來的氣運之流的位置,參政權不高,但影響力也不低,歷史上還有據可依,更是對道門的一種善意釋放;
如此一來,張三豐哪怕心里頭不想接,道門其他勢力也會前去游說;
在這個龍國給予仙神大能降臨人間的關口上,更是一個好的不能再好的時間點,這份善意也同樣是給這些仙神們看的,在告訴他們,朕設立了這么一個溝通的渠道,倘若有事尋朕,可通過自己設立的欽天監交流,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談的。
“來啊,宣旨,著武當張三豐真人入京!立欽天監虛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