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最給劉浩深刻印象的,卻是這些百姓內心道德觀的巨大提升。
他也不得不承認,就治理而言,百家修士或許不如一些現代社會管理者,可言傳身教之下建立的‘道德觀’卻絕對是最頂級的。
他可以想象得到,只要在這群百家修士一代人的管理下,這方世界的炎黃百姓自身道德的自我約束,也絕對是其他世界所沒有的。
因為他們已經在心中最深處留下了烙印,已經發展成為了他們行為舉止的習慣使然。
劉浩也不擔心他們會成為所謂的‘圣母’,方運也絕非這種人。
這樣的文明預期,哪怕是劉浩也不得不承認其優越性。
唯一或許還有未來整體修為能否經得起大用。
百家修行體系最大的問題就在這里,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方運。
知識的積累需要時間,也絕非三兩年功夫就可以做到的,他本身就是一個教育體系的邁進。
但和現代社會相比,從封建時代出發,他依舊有著自身的優勢,那就是信息量還未收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以劉浩預料,方運以及他們帳下的諸多修士也很清楚這方面的劣勢。
他們或許會進一步提升工業基礎,但絕不會將工業體系作為最優先級別。
他們未來一定會將外界的信息導入此間,然到時候給與那些群體卻會衡量一番。
比如,到了哪個階位才會告知,又比如將那些人引入自家地球,引入方運建立的‘大周’國度,他們一定會在這段時間里建立一個考核。
歸根結底,依舊是挑選真正的天才,培養真正的精英。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資源終歸是有限的。
好在未來這方世界的炎黃國度占領的土地絕對不會稀少,比如美洲大陸,比如澳洲大陸,這些都將他們囊中之物,有了足夠他們繁衍的空間。
唯一需要考慮的,反而是將來自家地球深淵入侵出現的變故,也是因此,方運他們絕不會推行什么快樂教育,這同樣也是劉浩樂意看到的。
至于將來除去炎黃體系之外的人族,劉浩卻也只是帶者期待,期待他們何時會被一步步的同化,但也僅此而已。
劉浩很清楚,方運或許會將一些百家修行體系之外的功法也流傳開來,但絕不會將那些魔法、斗氣之流傳入。
在這方面,劉浩甚至感覺方運比自己還要苛責,對方運而言,他可以接受炎黃文明道家,甚至是部分佛家,但讓他接受西方文明那一套,根本沒有任何一絲可能性。
這一點,從儒道至圣世界在原雞肉卷國度建立的‘大周’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哪怕他們和沒落的白頭鷹接壤,有著超過幾千上萬公里的邊境,可論嚴防死守,大周卻要比白頭鷹還要積極,那些邊境墻,投入最多的可是大周,任何一個來自白頭鷹的偷渡客,遣返幾乎沒有任何猶豫。
在這期間,也不是說方運建立的‘大周’就沒有接受任何一個白頭鷹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