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便是當今皇帝幼弟,封號獻王趙頵。
也就是李順恒。
至于武閣的老板,趙頵是其一而宋神宗也是其一。宋神宗大老板,趙頵則是小老板。
宋神宗為何要參與這種江湖勢力,如果按照他性格定然不屑參與江湖勢力,但原因出現在王安石變法之上。
宋神宗登基之初展開王安石變法,當時朝中大臣幾乎許多人反對,使得宋神宗極為郁悶與惱怒。宋神宗又聽聞自己母親,兄弟等皇室中人皆是反對不禁勃然大怒。
有一句話叫做投其所好。
趙頵為何能讓宋神宗支持武閣,也是趙頵了解宋神宗的性格,又知道對方想得什么。趙頵為了達到自己私人目的便連忙站在宋神宗一邊。一直說著王安石變法好,效果非常實用,不信就看他曾經擔任節度使之地的武昌,那可是經濟一直是呈現上漲趨勢的。
不過趙頵也沒有欺騙宋神宗,他曾經擔任的武昌節度使之地,的確經濟上漲很快。畢竟趙頵也算恪盡職守,對待官員看管地極為嚴格,官員不敢強行讓平民向朝廷貸款。
王安石變法,擁有現代一些知識的趙頵認為,王安石理念實在是太過超前,不提高稅收情況下來增加資金周轉速度,從而提升國庫財政收入。
若是每一位當地官員,都不逼迫民眾貸款那倒還可以。但只要有一位官員因逼迫最后得以升遷,其他官員自然會眼紅于是紛紛效仿,然后全國民眾都來個超前透支。
宋神宗一見,自己胞弟居然這么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還能在武昌之地證明變法有用,對趙頵這位獻王極好,當時都快哭了出來。對趙頵提出的武閣建立理念,也是心神向往,想著自己能功過三皇五帝的事跡更是翹首以盼。于是立馬便答應了武閣成立,還暗地里動用不少國庫資金來資助。
就這樣一座除卻朝廷深處的幾人知曉武閣來歷之外,其余人幾乎完全不知其根底何在。
趙頵穿著一身上好綢緞制成的衣服朝著武閣而去,身后的獨孤樊緊緊跟隨著。至于其他侍衛被命令回了節度使府邸中。
武閣建立在蘇州城西方十里位置。地處群山之間,被無數峻木圍繞,郁郁青青鳥語花香。
趙頵在前,獨孤樊在后,兩人悠哉地向著武閣而去。其中兩人在路上看到不少帶著兵刃的江湖人士在前往武閣的道路上來來往往,去的人興奮異常,離開的人情緒低昂。
“大人,武閣勢力神秘,屬下認為我們得多加小心。”獨孤樊說著,獨孤樊作為侍衛深知不能將趙頵是何身份說出。
趙頵點頭,邊走邊說到:“見到就知道了!”
孤獨樊神情一怔,急忙低頭說道:“是!”
趙頵一雙墨色眼睛瞧著前方,耳朵聽到前方數里之外,傳出兵刃交接的聲音。
……
當趙頵與獨孤樊走到武閣建筑前之時,見到的是一座由青色巨石堆砌而成的巨大演武場。著演武場周圍有著許許多多江湖人士圍觀。而其演武場上有著兩人在比斗,此時正打的火熱朝天打的忘我境界。臺下人皆是在切切私語討論著臺上比斗二人武學造詣如何。
“一百三十八位可是我江東狂獅的!你這百八七十糟老頭子回家去看孩子吧!”
“放屁你的狗屁!那是我位子,你這江東小兒回去喝奶!”
……
二人言語犀利,在比斗之時還能數落對方全家,簡直猶如潑婦罵街。
你罵我一句,我回你一句,的確是忘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