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遵循防疫條例施為,已將流感有效控制!”
“父皇!兒臣對此事有所了解……”
太子拱手舉起朝板,說道:“急救員勝就勝在量大,一年培養上千人不成問題,軍中也多是跌打損傷之癥,還可為軍醫打下手,還有便是韓記的續命丸、斷續膏,只有他們會用!”
“為何?韓記不是獻出古方了嗎,為何還不會用……”
順堯帝疑惑的看向太醫,太醫悲憤道:“皇上!他們老鄉幫老鄉,使用之法都藏著掖著,臣派人去問,反被他們當猴耍,醫護學院也盡是寧州人,外鄉人根本進不去啊!”
“太醫!你這話說的有失偏頗……”
端親王側身說道:“爾等教授學徒時不也藏著掖著,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人家已經把古方貢獻給皇上了,你們還想搶人家的飯碗,讓你把祖傳秘方貢獻出來,你樂意么?”
“殿下此話言之有理……”
馬上就有寧州官蹦出來說道:“咱們寧州人也是大順子民,為養家糊口留一手有何不妥,所有本事都交給你們太醫院,讓他們去喝西北風,你們就開心了是吧?”
“好啦!別嚷嚷了……”
順堯帝揮手道:“既然醫學院如此搶手,那就把醫學院搬到京城來,繼續由趙云軒統管,這樣他既不會誤了朕的差事,二來也不用都往寧州跑了,禮部擬個文發下去吧!”
“臣遵旨!”
禮部尚書彎腰行禮,太醫悻悻的退到了末尾。
“陛下!臣有奏……”
一位大臣出列說道:“寧州同知上奏,寧州大小六十八家商行及作坊,一夜間悉數搬離寧州,前往禹州設立總行,現蘭臺縣謝記兵器坊也申請,要將工坊遷至禹州潭化縣!”
“禹州?”
順堯帝直起身體驚訝道:“禹州眼下旱情嚴重,水運又不發達,他們為何要悉數搬去禹州,舍近求遠?”
“回稟皇上!寧州商賈的原話是,他們受不了了……”
大臣尷尬道:“新任的蘭臺知縣一天三查,查完鋪子查作坊,查完作坊查宅院,附近幾個縣都被鬧的雞飛狗跳,他們擔心再查下去買賣都黃了,干脆搬離了是非之地,寧州的稅入怕是要銳減啦!”
“混賬東西!一個縣官他都當不好嗎……”
順堯帝驚怒道:“人家生意做的紅紅火火,貼著錢為我朝打造軍械,他一去人都跑光了,謝記的兵器坊這一搬,軍械本錢還不跟著水漲船高啊,讓他給我把人請回來,少一個我拿他是問!”
“啟奏陛下,禹州年年大旱,您總得為我禹州百姓考慮考慮啊……”
一位老臣上前苦歪歪的說道:“我禹州上下使出了吃奶的勁,請寧州商賈去扶貧賑災,百姓們把路和碼頭都修好了,不要工錢為他們修建工坊,只盼著他們能來禹州救苦救難,陛下可不能讓他們回去啊!”
“你把話說說清楚……”
順堯帝驚訝道:“商賈逐利,要搬也該搬去更富庶的淮揚兩岸,禹州土地貧瘠,十年倒有九年荒,禹州開出了何種條件,竟能引的他們集體搬遷?”
“這是托了端親王的福,一直是殿下在從中斡旋……”
老頭子朝端親王拱了拱手,端親王立即出列說道:“父皇!孩兒憂心禹州災民,尚在寧州時便鼓勵商賈為我朝分憂,賑災扶貧的同時還能提高稅收,何樂而不為?”
“哦?”
順堯帝認真道:“你倒是仔細說說,如何賑災扶貧,如何提高稅收啊?”
“父皇!禹州百姓種地不如做工,蘭水河商行要開發幾項新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工,工錢比他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種地還豐厚,還可帶動整個禹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