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之間,愴然不能自抑。
低頭靜待,妙音陣陣,然而毫無回應。
他抬頭看去,只見漫天神佛雖是佛光圓滿,卻如泥塑木偶,絲毫不為所動。
他頓時怔住了,半晌,當日師尊一聲棒喝響徹心頭。
“癡兒!你要求佛,來此作甚!”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④
他回頭一望,不見來處,唯有無邊黑暗止于身前。
他后退幾步,再度看向滿天神佛所在,金蓮佛像沒入黑暗之中。
泥塑木偶尚難自度,如何度人?
一絲明悟自心底升起,上沖天靈,化作一聲長笑。
一切光明皆是自身,我本自性光明,何須求諸外物?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⑤
如來如不來,他來我不來。
他去即我到,我即是如來。
笑聲之中,不悲不喜。
他伸出手來,曼聲吟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⑥
金蓮佛像凈土散成漫天金光,逐漸發亮,匯聚在他腦后,形成佛光一輪。
一瞬間,他似乎與世間所有佛像建立了聯系,凡心有佛念處,皆可念動即至,可以看到世間景象。
百姓雖苦于戰火,但亦有仁人志士奮發圖強,共商救國大業。
然而,念佛者漸少,視野逐漸縮減。
他淡然一笑,意識回歸。
佛光照處,盡是虛空。
他靜思片刻,再度開口。
“從前……有座山!”
無數彩色光流自虛空中浮現,化成土石,壘在一處。
一座大山無中生有,拔地而起。
山上先是土石裸露,漸有樹木叢生,花草遍地。
大山之上,之前諸般形象化成真實大小,分散落于各處,同時鳥獸之聲漸生。
“山里……”
半句出口,佛光開始消散,融入了大山之中。
緣分未到。
他忽有所覺,身形一閃,來到大山之上,于半山尋一空地,結跏跌坐,閉目入定。
大山有靈,一陣風拂過,山壁泛起白光,形成玉璧,尖利碎石沉入土地,地上一片平整,嫩芽破土而出,形成一片草地,又有一顆嫩芽迅速生長,彈指之間,一株菩提樹迎風而立,遮住他的頭頂。
虛空之中,不知甲子。
俗世之間,斗轉星移。
中原大地之上,兵禍已除,漸趨安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
……
……
注:節選自宋·智昭《人天眼目·卷之一·臨濟門庭》
注②:《水滸傳》魯智深臨終偈語
注③:語出希運禪師,為臨濟宗理念之源
注④⑤⑥:語出《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