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下次回來要么是功成名就,要么是貧困潦倒。”
拿破侖知道自己在土倫只是嶄露頭角而已,他還沒有那么重要,或者說他的軍功還不夠顯赫。
土倫戰役他不是總司令,收復土倫的戰斗是很多軍官的功績,他只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真正令他名聲顯赫到巴黎不敢小覷他的戰役在意大利。
在意大利將反法聯軍打敗,讓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他拿破侖才會在法蘭西有至高無上的威望,讓普通議員對他的中傷無關痛癢。
這也是為什么拿破侖還是愿意按照奧古斯丁的安排前去尼斯任職。
尼斯位于法蘭西與意大利的撒丁王國的邊境附近,拿破侖在尼斯附近可以搜集有關意大利的情報,在意大利方面軍建立威望和人脈,以圖以后在意大利戰場勢如破竹。
“將軍,我們該出發前往尼斯了。”
馬爾蒙、勒克萊爾、米爾隆、朱諾等一批追隨者在馬賽等待他們的長官拿破侖,至于未來的帝國元帥絮歇與他的步兵營被提前調到了意大利方面軍。
土倫戰役之后,各支圍攻土倫的部隊被分配到阿爾卑斯軍團、意大利軍團等法蘭西革命軍軍團。
拿破侖特意請求戰爭部讓馬爾蒙、米爾隆、朱諾、勒克萊爾等人調到自己的部下。
與奧古斯丁強行將拿破侖調到他管轄的尼斯不同,拿破侖是經過部下們的同意才將他們留下來,馬爾蒙等年紀比拿破侖還小的低級軍官們很樂意追隨一位前途無限的長官。
當他們得知自己的長官被派到奧古斯丁管理的尼斯,與巴黎的大人物羅伯斯庇爾搭上關系,他們為自己的長官和自己的前途感到慶幸。
“我們真是太走運了,有巴黎的那位大人關照,這次前往尼斯任職一定輕松不少。”
“我們這次是要對撒丁王國進行征服,一定要讓意大利人看看我們的怒火。”
“只要征服撒丁王國還有撒丁王國的奧軍,反革命同盟就會瓦解。”
部下們與拿破侖、還有奧古斯丁議員前往尼斯的途中,他們私底下議論,對尼斯之行充滿信心。
拿破侖騎在站馬上,對接下來一兩年卻不大樂觀。
他的敵人不是來自于意大利戰場上的意大利人或者奧地利人,而是內斗的國民公會議員們。
拿破侖突然向部下們問道:“如果有一天我暫時落魄,你們是否還愿意跟隨我左右?”
幾個親信對視一眼,不知道為何他們的長官會有此疑問:“將軍,我們會一直追隨您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