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正面騎兵的索倫家族精銳火槍兵的節奏開始變得凌亂,他們的隊形雖在在基層軍官的強烈約束下沒有崩潰,但士兵們裝填和射擊時的心態已經崩了。
人一旦變得慌亂,自然很難做好手中的事情,特別是在裝填的時候。
雖說這個時代的燧發槍槍彈已經完成了紙殼定裝的標準,每一個鉛彈都配有專門的火藥小包裝,士兵們在裝填的時候不會出現裝藥多的情況。
不過裝填的時候雙手如若抖得太過厲害的話,裝藥少的情況還是會發生的。
眾所周知,燧發槍的射程跟裝藥量有很大關系,裝藥少黑火藥燃燒時的爆發力低,鉛彈的初速度自然也就小,射程理所當然的也就變短了。
理論上,燧發槍的裝藥越多越好,但由于技術不達標,所以槍管后膛能承受的膛壓有限,裝藥多了就會炸膛變得危險。
因此,燧發槍裝藥時才會有一個不多不少的標準。
既可以發揮出最大有效射程,又可以防止槍管炸膛。
這也是不同國家甚至是不同作坊工廠生產出來的燧發槍射程差距極大的原因。
如果槍管都用鋼鐵打造,燧發槍甚至能打出兩百多米還具備射穿板甲的威力!
只是,那么做成本高不說,燧發槍的滑膛特性也很難保證兩百米開外的命中率。
成本高制約了大規模列裝鋼管燧發槍的可能,所以就就無法通過走量來不重視命中率的進行大范圍射擊殺傷200米外的目標。
滑膛槍特性就注定了高質量的燧發槍很難成為精準的狙擊槍,這就是鋼管燧發槍不流行的根本原因。
慌亂中,很多士兵沒等沖鋒的騎兵進入軍官要求的50米距離就開火。
要知道,沖起來的騎兵速度跟步兵沖刺根本沒有可比性,火槍手面對沖鋒中的騎兵基本上只有一次開火的機會。
但這種寶貴的機會在火槍手們驚慌失措的心態下被浪費掉了……
這群索倫軍團中的精銳火槍手,跟經歷過各種大戰的歐陸精銳終歸是比不了的,他們連近距離射擊沖鋒中的騎兵都做不到!
如若這些索倫家族的火槍手能放近了打出一排齊射,對面沖鋒中的騎兵絕對會出現一場大規模惡性撞擊事件,大量陣亡的騎兵及其戰馬會逼著后排騎兵放慢沖鋒速度。
自然而然的,步兵承受的騎兵沖擊也能大幅度減弱。
這就是排隊槍斃時代很少有成建制沖鋒騎兵硬沖裝備了火槍的步兵方陣的原因。
火槍這玩意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可怕了!
即便是后來搞出來的胸甲騎兵,也不過是騎兵胸部超厚的板甲能防彈,鉛彈命中其他部位照樣可以將騎兵強制停下來。
畢竟射馬比射人更容易,其實胸甲騎兵的沖鋒效果也就比普通的沖鋒騎兵好那么一丟丟罷了,遠不如后世傳的那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