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的成功率太低了,而且一旦尤里能從閉關中走出來,我們一切的付出都變得沒有意義。”
布勞恩首相思緒片刻后,揉著眉心回道。
一旁的邦德部長則眉頭緊皺,意有所指的提醒道:“首相大人,這是上下議會和維多利亞女王欽點的事情。
結果不在于是否成功,而在于我們做不做!
當然,只要不是太過失敗,我們都是可以交待過去的。”
布勞恩首相聽到這句話后,頓時有一種自己成為黑鍋預備役的錯覺,要知道,在尤里手中已經有三屆首相下臺了!
美利堅聯邦勝利的時候,英國人換內閣了,英國遠征北美洲戰敗的時候,英國人又換內閣了,南美洲戰略垮臺的時候,英國人還是換內閣了……
然后英阿戰爭的局面,又讓英國人換內閣了!
就是這一連串內閣換屆的操作,讓政客們深刻意識到,內閣的位置雖然掌握大權,但何嘗不是現成的背鍋俠呢?
之前一連串失敗,不少決策都有英國王室施加的壓力和影響,但失敗的時候,怎么卻看不到英國王室的影子?
那些社會輿論一個個都把黑鍋往內閣身上扣,引導民眾指責,沒有任何人去質疑英國王室!
當然,現在的布勞恩首相也不敢去違背英國王室的意志。
虛君立憲制度確實是把君主壓在了憲法之下,但其他人仍然在君主之下啊!
布勞恩首相不是外面那些無知的民眾,會天真的以為內閣的權利比王室要大……
所謂的虛君立憲制度,不過是讓王室從前臺走到幕后罷了,王室在政府中的影響力從來沒有低過!
君主如果真的沒有了一絲一毫的權利,早就被推翻了……
畢竟沒人喜歡在自己頭頂上還有個大爺供養伺候著。
不推翻不代表政客們良心發現,而是他們做不到!
當然,虛君立憲制度對君主有了一定的約束力,憲法就是那一道分界線,所以跟獨裁君主制度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而獨裁君主制度其實跟那些實君立憲制度差不多。
只不過前者沒有遮羞布,后者給自己套了一個……
哪怕放在尤里前世那個時代的英國,王室也具有強大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影響力,可以說英國所有的大事背后都少不了征求王室的意見。
所謂的橡皮圖章不過是王室和政府演的雙簧罷了,不把自己宣傳成橡皮圖章,怎么甩黑鍋?
所以說,虛君立憲制度對君主還是有用途的,至少不會讓君主動不動被革命推翻。
民眾的仇恨對象從君主轉嫁到政府內閣身上,就十分好辦了,大不了換屆就是,反正政客的數量有的是,換多少屆政府也不會缺少想當官的人。
布勞恩首相雖然不愿意,但為了大局考慮和自己屁股下的位置,仍然同意了邦德部長推薦的計劃書。
因為他知道,這份計劃書已經是成熟版本,也就是經過王室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