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家,肖鋒就琢磨著該怎么處理手里的鉆石,黃金和其他寶石,他打算先留著,但鉆石這東西,他真的看不上,尤其是了解了鉆石行業的發展歷程之后,他就覺得這完全就是個營銷騙局。
大概一百多年前,這鉆石是在印度和巴西的叢林的河邊被人類第一次發現,然后輾轉到了歐洲,最早的時候,因為稀缺性,確實只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公貴族才能佩戴。
那時候這玩意絕對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很多上層社會名流,都以能擁有一條鉆石首飾為榮。
可哪想到后來英國殖民者1870年在南非橘子河邊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鉆石礦脈,產量居然是以噸計的。
最開始大家是欣喜若狂,可幾個月后,市場上就充滿了各種鉆石,導致鉆石價格急劇下降,這讓鉆石礦的投資人害怕了。
然后一個名叫羅茲的猶太人組織了所有的礦主成立了一家名叫戴比爾斯的鉆石公司,通過在各國設立貿易公司的辦法,來控制和壟斷全球的鉆石交易。
這家公司的背后除了那些礦主,還有英國的大貴族,甚至是王室,還有很多其他歐洲的王公貴族,大家齊心協力之下,對鉆石交易的控制還算成功,那段時間無論黃金,白銀,銅,石油的價格如何變化,但鉆石的價格一直高居不下。
可后來到了三十年代,歐洲經濟出現動蕩,甚至開始爆發戰爭,市場急速萎縮,戴比爾斯就把市場開拓重心,放到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美國身上。
當時美國人可沒什么結婚要買鉆戒的習慣,可這些壟斷商腦子卻非常精明,利用美國暴發戶對歐洲王室的崇拜情節,安排英國和其他歐洲王室出席公眾場合的時候都佩戴大量的鉆石首飾,來引導民間消費習慣,然后還編造了很多經久不衰的廣告文案,比如什么,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之類的廣告,讓鉆石在美國迅速打開市場,并且被廣大美國消費者接受。
在之后他們又在六七十年代,利用同樣的手段打開了日本市場,而到最近,他們則開始利用同樣的手法進入華國,還別說,效果還真不錯,一些傻傻的女人,在結婚的時候,還真是哭著吵著要鉆戒的。
殊不知,這些鉆戒米粒大小的一顆,買來要花大幾萬,可當你真的需要用錢拿去變現的時候,卻變得一文不值,幾千塊都沒人愿意回購,這就是鉆石騙局最可恨之處。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現在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鉆石供應到整個國際市場,這玩意已經基本泛濫了。
最早戴比爾斯還能控制壟斷整個鉆石行業,可后來隨著澳洲的阿蓋爾發現了鉆石礦,前蘇聯也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個大型鉆石礦,然后力拓公司,和艾羅莎集團紛紛加入這個游戲之后,戴比爾斯控制價格那一套手段,還真就玩不下去了,不能保證回購價格了。
所以這鉆石在肖鋒看來,還真就是個收取智商稅的破玩意,他手里的這條鉆石項鏈,還剛好就是他想處理掉的第一件異界寶物,畢竟這東西未來保值和升值的空間有限,還不如趕緊處理掉換錢。
回到家里又研究了一番這鉆石幾個主要處理加工中心,肖鋒不由感覺一陣頭疼,世界上的主要鉆石處理加工和銷售中心,有四處。
一處是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這里有上百年的鉆石打磨加工歷史,然后是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還有一個在美國紐約,離他最近的一處是在印度的蘇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