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說著,都拿出了他們在那些城市選好的地址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以及店鋪面積,報價等等給肖鋒看。
肖鋒這一看就是一上午,兩人選的地方幾乎都是這幾個城市,人流量最密集的一些核心商圈,這幾年經濟大環境不太好,即便是這樣的繁華商圈里,店鋪的換手率也非常快,經常是一家店三個月前還在大肆宣傳,搞促銷,新開張,結果三個月之后就關門結業,換老板了。
所以即便是這樣的大城市,想要找稱心的商鋪也不難,而且肖鋒這次可是和他們說了,這次在這些大城市開直營店,他沒打算租人的房子,而是打算把這些房子全都買下來。
一方面是因為這樣的大城市房租高企,租房的話大部分利潤都要交給房東,會拉低利潤,二來你一旦做火了,難免就會有人犯紅眼病,比如房東。。。
再不就是競爭對手,如果人家看你生意好,威脅到他,人家可是地頭蛇,干脆聯系房東花高價租房子,趕你走,以本傷人的事,他們也不是干不出來。
所以這次他打算一勞永逸,干脆就直接把店鋪買下來算了,不過這可不是一筆小投入,在這樣八個全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投資買店鋪,每間都是二百平米標準的,他那二個多億還真不一定夠!
按照小林則周靜的統計,京城,蒲海,鵬城這三個地方各開三家直營店,這就是九家直營店。
還好拜謝這些年電商沖擊,以及地產胡亂擴張的福,這些地方的商鋪價格,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貴。
近些年來電商的迅猛發展,以及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外加國家對三公消費的壓制,對傳統餐飲行業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很多原來大型的飯店都開不下去,再加上近些年來實體經濟不景氣,中小餐飲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獨門絕活,也在市場上舉步維艱。
所以原本旺盛的商鋪需求,在這些大城市,都出現了很大一部分的冗余,即便是在這些頂級的一線城市。
比如京城,很多地理位置不錯的商圈,商鋪的價格,也就是在五萬到八萬一平米左右,蒲海和鵬城相對貴一些,也在九萬到十萬每平米左右。
這價格還真是出乎了肖鋒的預料,原本他以為這些城市的店鋪價格會很高呢,要知道在那些城市的核心地段,商品房的價格都動輒十幾二十萬一平米了,可商鋪的價格居然會比商品房價格還便宜,他還真沒想到。
后來還是小林給他解釋了一番才明白,原來一方面是各大城市的主要商圈里,都有大型地產開發商蓋的商場,導致商鋪面積增加,供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