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實驗都不知道要做多少次,這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而且還要涉及各種實驗設備,等實驗成功了。
還要研究怎么量產,畢竟所有的產品從實驗室拿到工廠里量產,都要經過精心的研究和反復實驗的。
在實驗室里,你可能只需要實驗級別的培養釜,和燒杯,小型離心機,冷儲罐就夠了。
可是一旦要涉及到幾百噸,甚至上千噸,數萬噸的量產規模呢?
這可不是你簡單的把這些培養釜,和燒杯,小型離心機,冷儲罐放大就行了,你可能還要考慮到整個工藝流程,生茶設備配套,功率消耗,環境污染,等等各方各面的問題,這個過程可比實驗室里做實驗復雜的多了。
就說最簡單的例子,在目前在實驗室里,一塊太陽能板,最高光電轉化效率,已經能做到百分之十九的轉化率了。
可是現實世界里,我們的光伏電廠所采用的的太陽能光電板,最高光電轉化率卻只有百分之十一,加上陰天,大風,等復雜天氣的環境影響,實用中的廣電轉化率平均才只有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間。
這也是為什么前幾年國內光伏產業吵嚷的很兇,可是到最近幾年卻悄悄的偃旗息鼓的主要原因。
技術不達標啊,光電轉化率太低,一塊光電板從生產出來到壽命終結,能夠生產出來的能源,甚至比當初生產它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還低,你說誰還玩光電?
就是騙傻子的賠錢買賣!前幾年之所以那么火,全靠國家財政補貼,而國家之所以愿意補貼,其實也是為了騰籠換鳥(此處涉及太多不可說,就不多說了,說多容易被跨省。)
那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不把實驗室里轉化率高達百分之十九的光電板量產拿出來?
如果真的能量產,你以為人家傻嗎?實驗室標準是實驗室,如果真的拿到現代工廠里去大規模量化生產,那就必須把目前制備光電板的工藝全部推翻,重新研究設備,而且材料還及其昂貴,這樣的投資有幾個企業玩得起?
而且就算能夠做到量產,可因為材料問題,最后生產出來的光電板也是成本極高,又有幾個人能用得起?
所以除非哪天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否則那樣的光電板,就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里。
而這玉容液的實驗室研究,和量產,也將會面臨這樣的難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也正是何小君所擔心的。
如果開頭不順,始終需要肖鋒不斷往里投錢,卻不見效益的話,他不能保證肖鋒會不會變臉,會不會堅持投資。
畢竟資本家,不是搞慈善的,沒誰愿意那自己的錢一直往水里砸,就為了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