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抬頭微微一笑,沒想到這何小君還有這樣的心眼。
何小君卻橫了他一眼:“我們搞科研的雖然木訥了一點,可卻并不傻好吧?更何況我以前在化物所工作,對安全保密條例可是非常了解的。而且說實話,我見過的商業間諜,和泄密案件,可比你多得多。”
這話還真就不算夸張,何小君在來第九實驗室之前,可是在化物所里工作的。
而這個化物所在華國的科研界,可以說一直很低調,但如果真要論資排輩,這個單位絕對可以說是華國化學物理科研單位的鼻祖。
甚至往大了說,這里可以說是中科院的前身!
當年華國剛剛建國的時候,理工科科研單位可以說就是零,科研人員就更別提了。
而那時候國內有科研基礎的單位城市就那么幾個,全都集中在倭人留下的幾座城里,北邊的哈城,春城,和南邊的濱城了。
當時有個元帥就說過淮海戰役是靠XXX的小推車推出來的,其實后面還有一句,那就是還有濱城的大炸彈。
要知道當時國內能夠制造炮彈和子彈的地方可不多,濱城就是之一。
正因為有足夠的科研人員,還有足夠的科研基礎,國家就在這邊設立了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蘇聯專家來支援的時候,也在這里培養了不少人才。
再到后來,歸國的科研人員多了,國內教育體系,科研體系也漸漸成型了,國家才在京城成立了中科院,當時還從化物所抽調了不少骨干精英。
而再往后中科院因為級別在化物所之上,就成了化物所的上級單位,而化物所因為一直很低調,也就名聲不顯了。
別看名聲不顯,但卻一直是中科院下屬最重要的一級科研機構,每年都承擔不少國家分配的重要科研任務。
也正因如此,這個科研單位也一直是外國間諜,和商業間諜最重視滲透的地方。
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那啥的案件發生,當然從來都是秘而不宣的。
要知道早年在華國,香江和濱城,可是一南一北,號稱國際間諜密度最大的兩個地方。
即便現在濱城已經大不如前,可也依舊有不少間諜活躍在這里,主要針對目的一個就是造船廠,還有一個就是化物所。
何小君他們幾乎每年都會進行安保培訓,年年都看間諜案例的紀錄片,所以他對這方面自然也很警惕。
現在第九實驗室名聲大噪,產品這么暢銷,可以說是絕對的樹大招風。
要說沒人嫉妒,沒人眼紅,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國外那些大牌化妝品企業,先暫且不說,就說國內南邊的那些化妝品企業,就眼珠子瞪得通紅。
說實話國內的很多企業根本就毫無商業道德可言,尤其是南邊的某些企業。
就比如堵在競爭對手門口挖對方工程師的某重工,對方研究出一種新機械,他們就花大錢收買對方內部人員去偷圖紙,為了這甚至還發生過大規模械斗,也真是業界奇葩。
還有專門安排獵頭去別人企業挖工程師,平均每年挖走三百多,最后把友商惹毛了,干脆在媒體上冒著揭露行業潛規則的風險,也要揭穿他們耗能功率造假的某空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