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從三十年前的廣場協定之后,日本就開始實行了悶聲發財的策略。
他們開始主攻各行各業的上游,爭取做到掌控上游原材料供應。
所以近些年來,日本人已經不在像以前那樣,注重外在宣傳,反而是開始了悶聲大財的路子。
比如當年的東芝,人們以為他們被米國制裁之后,就不行了。
可他們卻拋棄了傳統的機床,家電等方面業務,開始轉進進入了核電領域。
而在收購西屋電氣方面,他們又被米國人擺了一道,連續多年出現虧損。
以至于他開始不得不拋售旗下的各種資產保命,甚至連最核心的醫療研發部門都賣掉了。
這下人們以為這家公司肯定是完犢子了,可結果呢?
人家只是轉入了地下,他們現在靠著核電項目依舊活得好好的。
雖然H國的大型核電項目,他們沒有拿到,可是日本國內,還有歐洲地區,有很多核電項目依舊是他們承接的。
另外他們也改變了思路,進入了新能源市場。
現在他們在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領域,也是非常有一手的。
還有當年的NEC,在他退出H國的時候,很多人也一位他完了。
可事實上呢!人家開始轉進研究軟件,以及上游半導體技術去了。
而現在蘋果手機里,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核心零部件,就來至于NEC或者是和NEC有關的企業。
還有索尼,當年數碼相機衰落的時候,人們也都一位這家企業完了。
可現在人家的cmos傳感器,卻占據著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市場。
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手機鏡頭的首選傳感器都是索尼。
日本人可以說不聲不響的布了一個局,他們在半導體,機器人,工程機械,機床,碳纖維等多個世界最尖端的科技領域,都占據著核心地位。
甚至有很多領域,日本公司都牢牢控制著整個市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你說日本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行了?呵呵,人家賺得比以前更多。
看看他們,你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韜光養晦。
就比如之前的韓國,就以為自己的翅膀硬了,想要和日本碰一碰。、
結果日本只對韓國限制出口了3種半導體材料。
電視、手機顯示屏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的“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
就這三樣東西,就讓韓國人當場拉稀了。
由此可見,日本人在當今這個工業大同化世界里的地位,和可怕。
而且別看最近幾年,華國崛起的速度很快,甚至已經一度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可其實無論實在日本政界,還是民間,其實對華國還都是很輕視的。
因為最是了解華國的他們知道,華國能夠成長到今天的地步,只能說是靠體量。
大而不強,就是華國現在很多產業的現狀。
很多產業,看起來規模世界上數一數二,可一說到利潤率卻少的可憐。
因為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日韓企業的手里,而華國企業卻只能算是一個加工商而已。
沒生產一件產品,大頭利潤,都已專利費的形式交給了歐美日韓企業,自己就是賺點辛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