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此前關振海已經給他們解釋過了,這是他們從海外找來的一個骨科方面的專家。
可他們還是有點蒙,畢竟這個專家的名聲他們可沒聽說過。
而來就是這位醫生,你這也太簡單粗暴了吧?
就算你手里的骨頭替換物我們看不明白,可你這替換的手法也太潦草了吧?
要知道我們以往做各種骨關節置換的時候,那可是會把那骨頭取出來之后,進行測量。
然后在置換物上不斷的做調整,調整置換物的大小,形狀,以達到最佳的適配結果。
然后才會把置換物裝上去的,這樣才能保證置換物于病患的骨頭,形成完美的契合。
不會在后期,因為大小,形狀契合的不完美,給病人帶來意外的傷痛。
這種情況,就好比你去裝一顆陶瓷牙冠。
當醫生把陶瓷牙冠給你裝上去之后,就會讓你自己咬合試試感覺。
因為哪怕這顆牙冠,是之前從你嘴里進行模型采集之后做出來的,盡管這顆牙冠和你原來的牙齒,有著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相似度。
可卻也還是會有那么一丟丟的不同,所以這時候醫生要做的就是微調。
他會根據你反饋咬合時,哪個點不舒服,然后用電鉆再給牙冠進行打磨。
直到你咬合的時候,不會在感覺不舒服位置。
而骨科醫生,再把那些置換物給病人裝上去之前,也會進行這樣的微調。
不過這時候因為病患都是昏迷的狀態,他們也沒辦法和病人溝通。
就算他們可以跟病患溝通,病患因為傷處已經打開,沒辦法用力,也完全不可能感覺到這置換物和自己本身的骨頭有什么不同。
所以這個時候,就全靠醫生的經驗了。
因為如果這時候他不做微調,那么這塊置換物裝到病人身上。
那馬有那么零點幾厘米的誤差,可是當病人恢復,可以下地的時候,因為發力的問題,也會感覺到不舒服。
而且這種不舒服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肌肉病變,引發炎癥。
甚至會引起骨頭上面的病變,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
骨科醫生,再給病人置換關節的時候,肯定要在安裝之前,盡可能的打磨那些膝關節,和踝關節。
盡可能的保證給病人裝上去之后,不會和病人原本的骨頭之間結合不完美,最后給病人帶來其他的傷痛。
所以現在當他們看到霍夫曼醫生,居然根本都不對那個置換物,進行微調,就直接裝進病人的身體里的時候,他們都驚呆了。
甚至有幾個醫生,情緒比較激動,認為他就是個庸醫,這樣做完全是草菅人命。
可最后在關振海的勸阻下,這幫醫生強忍著沒有沖進手術室。
等到霍夫曼結束手術之后,他們這才圍了上來找霍夫曼要解釋。
而霍夫曼對于這幫醫生的好奇,也并不驚訝。
他拿出的是自助體檢中心里透視成像設備,給病人照的3D立體透視圖。
然后說道:“其實我給病人置換的脛骨,是早就按照他自身骨骼長度和維度準備好的,不會有太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