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這個行當里,總是有那么幾個眼光非常獨到的投資人的。
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關注和投資,那你也能夠拿到初始的起步資金。
這就是輝瑞能夠有今天這般地位的主要原因。
而現在第九實驗室和肖鋒要做的,就是把輝瑞這一套,在國內活學活用。
要知道國內在原研藥這個領域,一直是非常落后的。
前幾十年,他們主要是在追趕,那時候全國各大藥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國內的老百姓能有藥用。
而到了最近這二十年,國內居民的基礎用藥的需求,是已經得到了滿足。
但國內的很多藥廠,背靠著大市場,很容易就能吃上飯,所以對原研藥的追求也就不是那么大了。
畢竟原研藥需要的投入實在太大了,周期長,投資高,還見效慢,任何一個老板都不太愿意搞這樣的項目。
所以國內有很多一部分高端藥物的市場,基本都是被歐美日的大藥廠所壟斷的。
最近一段時間,國家也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也在鼓勵國內的藥廠開始走研發創新的路線。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各大藥廠也都紛紛加大了這方面的研究。
而國內的醫藥大學里,還有很多課題項目一組,也都在緊跟國際潮流,都在尋找最新最合適的研發路線。
甚至國內最近還雨后村筍一般的冒出了很多小企業,憑借著互聯網思維,也在搞研發。
其實這些中小企業,和大學里的課題組,都非常值得投資,而且他們也確實都急需資金。
但苦于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渠道能夠拿到資金。
比如國內醫藥大學里的課題組,他們的資金來源,主要靠的都是學校的撥款。
說實話學校的那點撥款,對下面嗷嗷待哺的數十個項目組而言,真的非常有限。
每年大家都能分到一點點,能夠保證不餓死就不錯了。
至于那些中小企業,也同樣如此,明明公司里的人都非常有想法有創意,可是在研發的過程中,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而且哪怕實驗室里的數據成功了,可是到下一步,要進行活體臨床試驗的時候,這些小企業就抓瞎了。
就算前期的成本他們還能承受得起,可是后期的活體臨床試驗,這個成本就太高了。
國內臨床試驗,就要進行五年,采集數據更是基本要成千上萬起步。
這樣的消耗,國內除了那些大型藥廠,要不也就只有國立的研究院能夠承受得起了。
對于中小藥企而言,他們的工作,到這一步基本就結束了。
畢竟到海外去進行臨床試驗,他們更是承受不起,雖然印度和非洲搞臨床試驗非常便宜。
但是他們沒有那樣的資源,而且人生地不熟,所以也根本投資不起。
所以一般到了這個地步,這些藥企的首選,都是把手里的研究成果賣掉。
而且他們首選都是賣給外國的大廠,因為確實這些外國的大廠會出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