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肖鋒和何小君他們聽到這里,也不由是由衷的對李西周表示了欽佩。
這就是國內實業界,最缺的死磕精神吶。
現在上面天天倡導各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轉型,進軍中高端產業鏈,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可是有很多企業就是缺乏動力,甚至面對國家給出的各種優惠條件,他們都是不為所動。
這里面一方面和企業主的思維方式有關,還有另外一方面,則就是因為這些企業缺乏這種死磕精神有關。
在改開之前,國內可以說是各種商品都奇缺。
那個時候只要你有膽量,敢創業,你就能搞起一個工廠。
而且只要你能做出產品,你的產品就不愁賣,因為咱們國內的市場真的太大了。
而且產品也不需要有多高精尖,只要能用,就行。
所以那時候起步的企業,可以說都是躺著就把錢給賺了。
因為國家的幫扶,也沒有外來企業的競爭,所以那時候大家賺錢賺得很輕松。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當一些產業的已經達到了傳統領域的極限。
那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向上在攀一攀的時候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企業主舍得投入,肯吃苦,愿意放手一搏。
因為整個產業鏈的上游,幾乎都是歐美日韓那些世界大腕所把握著。
他們手里掌握著各種先進技術,和先進的材料,還有無數的專利封鎖。
想要在他們手里搶一口飯吃,那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但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不都是這么發展過來的?
只要你國家還想力爭上游,還想上進,這時候的苦,你就必須要吃。
骨頭不管多硬,你都必須要啃!
現在國內的問題就是,那些企業主不愿意啃硬骨頭。
因為以前躺著賺錢實在太舒服了,現在讓他們去吃苦,他們自然不肯。
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買一套房賺得都比你干實業一年賺得還多,誰還愿意去啃硬骨頭啊!
所以越是在這個時候,就越顯得李西周這樣的實業家越珍貴。
甚至可以說,現在國內最缺的,就是這種敢于迎難而上的企業家,實干家!
其實這時候肖鋒和何小君,已經非常傾向于給這個李西周投資了。
“嗯,看來這電梯的你們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啊?”
肖鋒和何小君交換了一個眼神,然后笑著對李西周說道。
按理來說只要李西周不笨,就應該能猜到肖鋒他們的潛意思了,人家已經快要松口了。
說白了就是他們倆已經被忽悠住了,他只要順桿爬,撿好聽的說就十有八九能拿到兩位大佬的投資了。
可誰也沒想到,這位老哥居然這般頭鐵。
“沒,到現在,我還差最后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