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候,黃海濱,和李文松這樣的新一代‘民營企業家’們的出現,那就直接相當于開啟了民因企業的2.0時代。
要知道他們和原來最傳統的那幫‘民營企業家’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最初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們,說實話大多數都是文化程度不高,就是靠著一股敢打敢拼的勁。
再加上趕上了國家改開,以及加入wto這么兩個節點。
再加上國家給長三角,和珠三角非常多的政策紅利,這些坐地炮大多都是靠著那些政策紅利,和風口就順勢而起。
而最近十年來,國家看似對民營企業采取了不管不問,而且還是非常嚴厲的態度和政策。
其實這就是國家,在故意洗牌,汰弱留強。
就是故意用那些嚴苛的政策,把那些不思進取,不思悔改,前些年靠著吃政策紅利,法家起步的‘民營企業家’們,從社會商圈里洗出去。
因為這些靠著取巧發家的人,如果你總是長期扶持他們的話,他們就會認為他們取得巧都是理所當然的。
一旦有一次你不服他了,他不但不會記得你以前的好處,反而還會罵你。
這也是最近幾年,為什么頻頻有南方某些媒體,經常攻擊國有企業,說他們不思進取。
然后又反過來說,國家對民營企業太過苛刻,不管不顧的主要原因。
而且這些人還經常會說,什么民營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之類的屁話。
以前肖鋒也會信他們的卸,認為國家對民營企業確實是太苛刻了。
可是近些年來,尤其是到兩個三角走了那么一圈,和當地的民營企業老板有所接觸之后,他算是明白了那些家伙都是什么東西。
有很多話就不多說了,也不能多說,說了又要被四零四了,反正大家自行領會就好了。
有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反正這一點,你只要看看以前小學課本上的包身工,就能有更深的體會。
而就算這些企業做大做強之后呢?
你會看到他們老鄉做的那些所謂互聯網電商巨頭,現在居然連買菜小販的生意都要搶……
哎,大家自行體會,自行體會。
而這時候真正能做到社會穩定器的,其實就正是那些被這些私營企業嘴里口誅筆伐的國企,和央企。
確實這些企業在創新方面不是很行,給員工開的工資也不高。
但最起碼他穩定,他能夠雇傭很多人,就算給每人每月開兩千塊的工資,也能養活很多人、。
讓他們不至于失業,不至于吃不上飯,最關鍵他能給那些員工繳納足額社保……
而這樣的企業,歐美日韓有嗎?
日韓老人退休都要找零工,否則養老金根本不夠花。
至于歐美更不用提了,最強的米國,現在大街上流浪的有多少人?
所以當年紀越大,肖鋒就越是能夠體會到那些國企和央企的好處。
事實上你要理解,他們的作用其實并不是為了賺錢,他們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只要有他們在,我們這個社會,才不會像歐美那樣,頻頻出現各種美麗風景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