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從日本搞來了那份資料之后,咱們也曾經按照日本人的資料,生產了一臺發動樣機。
并且在發動機上面,也大量使用了鈦鎳鈷等合金材料。
甚至連轉子上面的渦扇葉片,也是使用了這些材料做成的。
可在裝機試飛的時候,卻發生了事故,飛機發動機在進入超高速工作狀態之后。
堅持不了幾分鐘就崩潰了,甚至還發生過噴器口往外噴零件的狀況。
最嚴重的,甚至渦扇葉片都斷裂了,然后打壞了后面的燃燒之,最后從噴口噴出去的狀況。
就因為這航發這樣的重大事故,我們甚至犧牲過好幾個飛行員。
可大家思來想去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們可是按照日本人的手冊做的啊?
直到后來,又專門的人員,從米國發回來資料,大家才知道,原來米國人也是把日本人坑了一道。
他們雖然是可以無限給日本人供應飛機,和航發。
甚至還會把拆卸,和維護保養都教給日本人做。
但他們卻在航發的設計,以及關鍵零部件的設計,以及生產制作方面,還是會對日本人留一手。
而日本人所掌握的那些關于航發的材料信息,基本也都是他們用米國的航發用了幾十年之后,自己摸索出來的。
可他們卻并不知道,原來米國人在生產航發轉子上面的渦扇葉片的時候,會往里面加入金屬錸。
因為這種轉子渦扇葉片的工作環境非常特殊,高壓就不用說了,最高的時候可能要在三十個大氣壓的環境下工作。
而且還要保證每分鐘幾十萬的轉數,而這時氣壓機里面的溫度又非常高。
最高甚至可以達到三千度以上,而那些渦扇葉片在這種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工作,光是靠鈦鎳鈷這幾種合金是可定不行的。
這幾種金屬元素集合到一起冶煉出來的合金,是具備了異常堅硬,以及抗延展拉伸的特性。
可問題是在那樣的高溫環境下,長期工作,即便是那么堅硬的金屬,也會出現熱熔的現象。
尤其是飛機進入超音速巡航的時候,航發進入狂暴燃燒模式,甚至需要持續十幾分鐘。
這時候渦扇的葉片在超過三千度的高溫下,很容易發生融化蠕變。
就是在葉片的邊緣出開始發生融化變形,時間如果在長,甚至會發生葉片斷裂的情況。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那發動機就徹底報廢了。
而在空中狂飆突進的戰斗機,如多突然失去了動力,那就完蛋了,直接變成一堆廢鐵。
而在渦扇葉片中加入金屬錸之后,渦扇葉片在那樣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工作,就不會發生高溫蠕變的情況。
這就大大提升了航發的壽命,以及可靠性。
而在搞明白這些原理之后,咱們才開始滿世界的尋找金屬錸。
可惜這時咱們才發現,這種稀有金屬,基本已經被美俄法等三國壟斷了。
尤其是米國,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金屬錸生產和銷售。
咱們就算話再高的價錢,也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