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機加工,在面對這種沖擊力的時候,只能靠堅固的臺架,還有韌性十足的夾具,來硬抗這股沖擊力。
沖擊力會通過夾具,轉移到臺架身上,再從臺架身上,傳導到腳下的地面。
然后在通過地面,傳導到下面的沙子做成的地基里。
這種河沙做成的地基,還有使用特殊加工工藝消除了內部應力的臺架,和夾具,才不會產生相應的反作用力,進而影響到加工的精度。
所以整個加工的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對前期準備的要求卻非常高,對工作的環境要求也非常苛刻。
可是看過從星火科技內部流傳出來的工業機器人的機加工視頻之后,很多XXX所的科研人員,都感覺自己是在看科幻片。
因為這看起來,實在是太玄幻了。
就比如那工業機器人,使用兩根機械手臂做為夾具,另外一個機械手前面是鉆頭,在鐵錠上鉆洞。
這個過程中,兩條作為夾具的手臂,會不斷以不同的頻率在震動。
這對于傳統的機加工理念,就是個顛覆,因為傳統及加工對穩定性的要求,那可以說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在加工過程中,任何一點點的震顫都是不被允許的。
可在這里,那兩根機械臂則是在不斷震顫的,這個過程中,確實是非常有效的化解了加工時帶來的巨大沖擊力。
可你加工的精度又如何保證?
要知道你工件來回移動,這可是會嚴重影響到,鉆頭刀具的進度的。
傳統機加工操作的時候,人家設計的加工程序,可是會對刀具的前進和后退力度,都會做好設定的。
就比如刀具在鐵錠上加工的時候,已經把外面一層磨掉了0.3公分的厚度。
那么這時候自動測距設備,就會根據鐵錠的變化,設定刀具重新前進的路線,以及推進的速度,甚至是力度。
這看似簡單,但卻正是工控軟件最難設計的地方。
也是咱們一直沒有吃透的地方,因為這么一個簡單的機械動作,卻融合了工控和測距等等高精尖的技術。
所以當大家看到那臺機器人進行柔性加工的時候,第一個印象就是,這尼瑪純粹就是個騙子。
這怎么可能?
咱們連硬加工都沒搞明白呢,你這是哪家企業,居然把柔性加工的工藝給開發出來了?
這不是扯淡呢嗎?
你那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動來動去,確實這樣做大家都知道,可以有效化解鉆頭帶來的沖擊力。
可你這工件來回移動,你那鉆頭又怎么保證,能夠始終穩穩的按照原來的既定程序來工作,鉆出設定好的腔道?
你這鉆頭前進的時候,轉速和角度,還有力度,都是怎么控制的?
怎樣才能保證做出你想要的精度來?
這些可都是柔性加工的時候,要面臨的一道道難題。
如果說,寫出一個普通的工控軟件,可能需要一萬行代碼。
可是寫出這樣適配給柔性加工的工控軟件,那可能就需要一百萬行代碼。
最關鍵是,這些代碼,你還是要在加工的過程中,去不斷的檢驗,并且修改的。
目前別說,咱們國內沒有公司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寫出這樣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