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快速上漲扼殺城市發展活力的事情,在米國的硅谷就已經出現了。
原本在舊金山附近的硅谷地區,房價并不是很貴的。
可是最近幾十年來,隨著硅谷那些大型科技公司的飛速成長,這里已經成了全美物價,房價最貴的地區之一。
近些年來,很多原本這里的住戶,都已經漸漸搬離了這里。
以往也就十幾萬美元一套的房子,現在動輒就要上百萬。
而房價上漲,帶來的就是房產稅激增的問題。
要是以前,一套房子十幾萬,每年的房產稅也就是幾千塊。
普通老百姓倒也能承受得起,可是現在一套房動輒就是上百萬美元,每年光是房產稅,就要交幾萬美金。
這讓很硅谷附近的土著居民,都難以承受。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在那些高科技公司打工,拿著十幾萬,或者幾十萬的超高年薪的。
大多數老百姓,都是普通人。
而且即便是那些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這么高的年薪的。
除非你是研發項目組的成員,又或者是超級碼農,你才有可能拿到這么高的工資。
如果是運營崗位,或者是PR什么的,那你根本就拿不到這么高的工資。
前幾年的時候,就曾經有個米國妹子,抱怨硅谷附近的房價太高。
她一個月五六千美元的薪水,在全美范圍已經不算低了。
可是在硅谷,她想租一間離公司近一點的房子,卻都承受不起那高昂的房租。
最后只能在晚上下班之后,跑去麥當勞打零工來補貼家用。
就因為她不是研發崗的……
而她的這番吐槽,在當時的米國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時曾經引起國數十萬人,在網上同時大討論。
而很多人都是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了口誅筆伐。
而現在在國內很多大城市,我們也有差不多類似的問題。
比如在京城和魔都這樣的一線大城市,看似光鮮靚麗,世界型大公司多如牛毛。
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入這樣的公司工作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高級白領。
一座兩千多萬人口的城市,真正的高層精英,能有百分之一就不錯了。
可如果都是以這百分之一的社會精英的消費水準,去要求其他普通的老百姓,那就真的是太難了。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會有那么多的三和大神,和佛系青年的主要原因。
因為他們上的都是普通的大學,不是重點。
這讓他們參加招聘的時候,就得不到太好的機會,工作不是中介就是銷售。
而且即便是銷售和中介,也只能在大城市才有崗位,回家鄉根本就沒那么多工作崗位。
這樣一來,到了大城市打工,可是很快這些人就絕望了。
要是十幾年前,敢銷售和中介,其實倒也沒什么。
努努力,干個幾年,也能攢夠首付在大城市立足。
可現在就是干一輩子,也不夠再大城市立足的。
如果回家鄉,可又沒有合適的工作,所以大家只能在大城市咬牙堅持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