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鐵老大,對于這次和星火科技的合作,可以說是非常重視。
因為如果這次合作成功,這將意味著他們今后的運營成本,將會節省很大一部分。
事實上鐵老大之所以運營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其實可不光是某些不可說因素導致的。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高鐵自身需要的成本導致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咱們的高鐵建造的自身成本里,又超過百分之五十,都是需要靠進口……
一說到這,肯定會有很多那啥跳出來,說你這是胡說八道。
我們知道,你肯定要說什么哈德洛克了,呵呵,我們國內的專家,早就出來辟謠了。
咱們高鐵建設使用的緊固件,不是哈德洛克的,而是咱們自研的……
面對這樣的小年輕,肖鋒也是無話可說。
愛國沒有錯,可你也不能太過盲目啊!
只有正視咱們的弱點和差距,才能迎頭趕上啊!
否則的話,就如同足球那樣,都知道差距在哪,也知道病根是為什么。
可就是要粉飾太平,在無用的地方做功,根本不在真正落后地方找原因,然后改正。
你就是換一百個足協主席,出臺一百條新政,也特么一樣沒個幾把卵用啊!
而肖鋒之所以知道這些,就是因為特么的以前和鐵路系統的人打過交道哦。
他以前有個同學,就是在鐵路系統工作的,而且還是總部的要害部門。
兩人關系不錯,每到逢年過節,就會聚在一起喝喝小酒,互相扯扯犢子,傾訴一些工作上的煩惱,也算是找個解壓的途徑。
而他那位北交畢業的高材生同學,每當說起國內工業的現狀,就是一副怒其不爭的模樣,和他說過很多實情。
也正因如此,肖鋒才了解了相當一部分的內幕。
就說這高鐵,且不說高大上的部分,就說高鐵的車輪。
特么的,咱們就造不了,造不了啊……
你能想?你敢想?
以前咱們鐵路上跑的都是普通列車,那時候咱們的車輪還能自給自足,用的都是馬鋼的產品。
當時咱們百分之九十的客車車輪,百分之六十的貨車車輪,用的都是馬鋼的產品。
可是等到咱們開始大面積推廣高鐵了,才特么發現,咱們根本造不了適用與高鐵的車輪。
因為高鐵的速度太快,平均都要保持在二百五到三百公里區間,最高時速甚至可以達到三百五,而且還要保持一定的曠量。
所以對車輪的要求可以說直接提高了一倍不止,而這樣的高速車輪,馬鋼根本就生產不了。
最后不得不從德國和日本手里買專利授權,搞點來料加工,才勉強對外宣稱車輪是國產了。
可實話實說,車輪用的軸承,全特么是國外進口的,他們就是個組裝車間而已。
還有高鐵上面使用的連接器,清一水的德國進口。
至于受電弓,變流器,制動裝置的控制模塊等等,那都不用說了,全都是進口的日德產品。
可你要知道,高鐵系統里面,真個電氣部分的成本,就要占到總成本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這其中,有百分之二十,那都是需要進口的……
至于說緊固件,就是螺絲螺母這些,確實現在我們用的都是魔都某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