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咱們可不光是大量從國外開采石油,在國內也是加大了開采的力度。
不過咱們國內的油田怎么說呢,由于地質環境的因素,國內的油田品質實在是太差了。
以前的大慶油田還好,不光是儲量夠,而且品質也高。
但那個時候,咱們沒什么保護資源的概念,也沒有保護資源的條件。
全中國就找到這么一所大型高產油田,而且咱們所處的國際環境還那么惡劣,根本就沒條件從國外大量進口石油。
所以自然是拼了命的用,那時候從大慶開往全國的油罐車,是一列接一列。
甚至還硬生生用大慶的油,幫著魔都從日本換回來一座寶鋼……
可結果自然是悲催的,這么瘋狂的開采,大慶油田也就堅持了三十年,也就陷入油盡燈枯的境地了。
然后國家一方面開始著手大量從國外進口石油,另外一方面,則是讓各種勘探隊開始全國到處找油。
最后在邊疆省,和陜甘兩省找到了那么幾處油田。
但說實話,這兩處油田的品質都不咋地。
邊疆省的油田位于沙漠里,那可是要憑空在沙漠里建起一座城。
而且因為當地環境惡劣,所以當地石油開采,以及運輸的成本非常高。
這樣一來,就只能把重心放到了陜甘兩省的油田上。
只不過這兩省的油田品質真的是一言難盡,不像大慶,沒有大型的富油井。
只有那些小塊的油田,分散在方圓數百平方公里,溝壑縱橫的黃土溝里。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些碎塊化的油田也得以保全,沒有被瘋狂掠奪似得開發。
而且最后也能給當地百姓留下一些實惠……
這一點不得不說他們的運氣,要比被吃喝消費,最后還被罵der了喝的老大哥要強得多。
不過最近幾年因為石油儲備的壓力,上級也給國內的石油企業都下了死命令,要加大國產石油的開采開發。
以前看不上這些石油,是因為這些油田比較碎塊化,分散的面積非常大。
開采難度大,一口井也就是百十萬噸的儲量,基本采個兩三年就廢了。
可是經歷過2008年前,那瘋狂的石油價格之后,國內上層對這些以前不起眼的油田也逐步重視了起來。
要知道在2008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國際油價最瘋狂的時候可曾經上探到過一百三十多美元一桶。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咱們最痛苦的事件,買啥啥漲價。
好不容易干點最臟最累的活賺了點錢,可都被洋鬼子們靠著大宗商品,還有匯率調節的手段給割韭菜割走了。
所以上面現在非常重視國內的自產石油能力。
尤其是在10年時候,隨著米國頁巖油開采技術的成熟,米國成了石油出口國,這就給了米國人更多操縱國際油價的空間。
而且米國人多次在中東,和南海地區的挑釁,也讓咱們嚴重感覺到了能源安全的危機。
這就讓上層更加下定決心,要提升咱們國內石油的自產能力。
這樣一來,以前根本不被上面重視的陜甘地區的油田,就又重新被重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