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鉆井,都是一根管子插下去,然后前端帶著導向儀,就能讓鉆頭像泥鰍了一樣,在地下鉆來鉆去。
所以現在的很多油井,并不是傳統的豎井,而是橫井,這一點很多外行人根本都不知道,甚至想象不到,科技已經發展到這般地步了。
當然不用多說,這項技術自然又是老美先搞出來的。
而老美率先搞定這項技術,自然不只是為了鉆井那么簡單,他們開發這項技術,其實就是為了開采頁巖油的。
此前也說過,頁巖油的分部,就是一個個油罐埋藏在幾百米甚至幾千米地下的一個地質層里。
老美開發這種地質導向儀,就是為了讓鉆頭在地下一次性開鉆連通多個油罐。
比如向下三百米遇到一個油罐,就先開采了,采完之后,再讓鉆頭繼續向左或者向右,又或者繼續向下,再去開采另一個油罐。
又或干脆直接讓鉆頭在地下蜿蜒走過,路線就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油罐附近。
因為在地下鉆洞施工,所以油罐附近的土層自然就開裂了。
這時候在通過壓裂車,沿著原來的軌道,把管子送下去,開始往地下加壓。
加壓的同時還要通過注水,注入壓裂劑等等手段,通過油罐附近的裂縫,把這些置換劑注入到油罐里。
然后把油罐里的原油,利用物理密度不同,不相溶的原理,順著裂縫給擠壓置換到外面的井道里。
然后在把這些原油提取出來……
這就是大概頁巖油的開采過程了,當然這只是國內的套路。
和米國那邊還是有著非常大不同的,因為米國那邊的頁巖油儲備和咱們還是不太一樣。
這就不得不說米國的國土條件,真的是得天獨厚了,這里就不過多展開了。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現在YC石油,和CQ油田兩家在陜甘兩省開采的原油,基本上又很大一部分,都是屬于頁巖油的范疇啦。
只不過他們開采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他們開采的時候,使用的設備技術成本就非常高。
比如鉆井的時候,要使用的地質導向儀,雖然現在也號稱能夠國產,可是核心零部件嘛,你懂得……
另外就是壓裂車了。
為了提高開采效率,現在他們那邊基本采用的都是第二種置換法來開采。
就是先鉆井,把諸多的油罐鏈接起來,不能直接鏈接,也要給油罐周邊的土壤層造成裂縫。
然后用壓裂車施工,來完成置換。
但這壓裂車的價格可就貴了去了,一臺動輒就是七八百萬,這還是國產的價格,要是進口的那基本都要上千萬了。
而這壓裂車的最核心零部件,就是深入到地下的水力噴射用的壓裂小噴頭了。
因為長期在地下惡劣的環境中工作,而且周圍都是泥漿,所以這種噴頭非常容易堵。
對材料,和加工的要求就非常高。
國產也有,但基本打完一兩口井就作廢了,但是如果是進口的,那每次用完拿出來洗洗就能接著用。
而且后期維修保養也非常麻煩,如果是進口的,還需要請外國工程師過來保養安裝,這就大大提升了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