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從國內看的話,唯一能夠幫他們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也就只有肖鋒這邊的人了。
秦總和肖鋒提出了在這方面合作的意思,肖鋒一想,這好像倒也不難,索性就點頭答應了。
不就是地質導向儀嘛,這對于他們的3D成像設備而言,還真不算什么難事。
只要把設備小型化,然后安裝到鉆頭前端,這樣哪怕是鉆到地下幾千米,他們的設備也已經能夠成像。
至于說壓裂車的使用的壓力噴頭,這加工方面的問題,對他們而言根本就不算事兒。
飛機發動機都能加工,更快這樣的噴頭了。
說白了就是高難度的腔體加工而已,這方面卻正是他們的工業機器人最擅長的。
所以這對星火科技而言,也不算什么難題。
既然人家秦總都開口了,肖鋒自然愿意好人做到底。
雖然他們自身沒有進軍石化產業的打算,但是能夠和石化企業搭上線這也算好事。
更何況,他們現在所做的,不就是在幫過國內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嘛!
那些石油公司的管理成本什么的,咱們管不了那么多。
但只要能夠把技術成本降下來,這對這些石油公司而言,肯定也是有好處的。
可能有人會說,你就算幫他們把成本降得再低又如何,反正咱們老百姓是享受不到一點實惠的。
確實從石油價格上來說,國內幾桶油的所作所為,確實是讓人惱火。
什么都和國際接軌,但就是價格不和國際接軌。
但不管如何,有一點你總要知道,在這條產業鏈上,他養活著千千萬萬的工人和家庭。
自從進入新千年之后,國際上最少爆發過兩次大型的經濟危機,至于小型的經濟危機,那最起碼也有幾次了。
可為什呢,我們在國內卻都沒有太大的感受?
正是這些國企作為緩沖器穩定了我們的社會經濟,使得我們免疫了那些來自外界的沖擊。
尤其是這種連帶上下游,養活著幾百人人口的國企。
平時每當說起這些國企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恨得咬牙切齒。
什么領導拿著幾十萬,員工卻拿著兩三千云云。
可實際上呢!
二三十歲的時候,肖鋒也是這樣認為,認為這些國企就是尸位素餐,啥能耐沒有,全靠壟斷賺錢。
可是等年紀大了,等見識到了真正資本的兇惡之后,他反而不像以前那么偏激了。
你說這種企業普通工人掙得低,那確實,一線工人在外面風餐露宿,一個月也就三四千塊。
這點工資,在這個年代好像真的不算高。
可實際上呢,如果拿出去橫向比較,那些私企,和外企,只要不是搞電腦軟件的,咱只說普通的一線工人。
每個月的工資不也就這么多嗎!
外企還好點,比較標準,各種五險一金還能給你交著,各種節假日還會準時放假,而且還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