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將會是第一次,從H國引爆的全球性經濟危機……
所以人家進場之后,唯一的目的,就是護盤,根本就不是賺錢。
最后不正是他們進場之后的操作,才漸漸平息了股市里的恐慌嗎。
而有些有心的媒體,只會從別有用心的角度去引導問題。
至于他們為什么這么做,那大家知道的自然就都知道。
就給大家說一點,現在被隔離媒體瘋狂抹黑唱衰的北三省還有很多,天天被人唱衰的國有企業。
而這些企業也許名聲不顯,但他們手里掌握的資源,和技術,那都是一等一的狠貨。
如果要是到了某系資本的手里,好好包裝一番,拿去上市,那必定能夠狠狠的收割一大票的韭菜。
而在國內的A股市場上,有4000只股票,這其中和那一系資本有關聯,被他們控股,或者參股的企業,就有400只。
而這對他們而言,還是不夠,他們還要吃下更多。
你說,他們要干什么?
而國家的基本盤又在哪里?大家自己想去吧。
所以當年紀越大,了解的越多,肖鋒對那些所謂的互聯網大佬們,和某一系的私營經濟就越發的不感興趣。
那些互聯網大佬就不說了,那某一系的經濟,現在掌握了不少的媒體,天天通過媒體來美化他們自己。
什么吃苦耐勞,X商精神,善于經營云云,全然忘了他們早年就是靠坑蒙拐騙,和國家政策的傾斜起家的。
天天吹噓什么自己這一系,最有契約精神云云,可如果你去國家失信執行網站上一查,就會發現被執行人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那些他們掌控自媒體的宣傳,可就全露餡了。
也正是因為對這些互聯網大廠,還有資本大佬們了解的越多,肖鋒對他們就越是不感興趣。
而且對于自己的企業經營也是越發謹慎。
H國將來的發展,注定是不能指望這些一心只想著靠壟斷賺錢的互聯網企業,還有靠空手道忽悠的資本大佬們的。
一個國家的根基,歸根結底還是在實體企業。
而這方面,德國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尤其是德國,在這方面做得就最好。
其實德國又很多上百年歷史的中小企業,以他們的技術實力,他們完全可以包裝一下拿出來上市。
可人家那樣做了嗎?
并沒有!
因為人家看的很透,那些所謂的市值都是虛的,而他們要做的就是耐得住寂寞,按照自然規律去發展,這就足夠了。
這也正是肖鋒非常看重的企業經營之道。
現在他也不差錢,所以他的名廚集團,和第九實驗室那是絕對不會上市的。
而且他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實體,還要盡最大可能,幫助那些國企央企,來提升技術實力。
因為只有他們做得好了,才會真正的利國利民。
所以對于秦總的要求,他自然是盡最大可能滿足的。
畢竟石油產業可是一門大生意,這條產業鏈上可養活著上千萬個家庭呢。
幫助他們提升技術,降低成本,那這些人就能過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