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出了LNG船,在普通的民用船舶領域,咱們可是早就追上了南朝國的。
可說實話咱們做的一直都是比較低端的產品,附加值不高。
普通的貨船,以一艘五萬噸的為例,其實利潤空間并不很大,甚至可以用非常微薄來形容。
有時候很多船企,真是連一點辛苦錢都賺不到,甚至是賠本在賺吆喝。
很多船企,其實就是在混當地的政策補貼。
而且考慮到造船是周期性較長的工作,最關鍵是在工作期間內,匯率還會經常發生浮動。
如果有時候趕上一個不好的周期變化,匯率往往浮動那么幾個點,就已經把這些船企的利潤全部吞噬掉了。
所以普通船企如果沒有一些技術的話,真的很難提高利潤,來對抗風險。
但是如果有這種雙燃料發動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近幾年,南朝國的三大船廠,可不止是在LNG船上獨領風騷。
在高端民用船舶領域,人家也是頻頻出擊,咱們國內的船企,只能去搶奪世界上那些中低端需求的訂單。
而人家可是專門承接高端訂單的,他們的客戶往往都是比較知名的大型遠洋船企。
比如馬士基,萬海,太平船務等等,還有最有名的一個是剛剛倒閉沒多久的韓進。
這些大型航運企業,如果又訂單,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朝國的船企。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的雙燃料系統很過關。
沒參在遠洋航運企業里工作過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實船舶造成的空氣污染是非常嚴重的。
因為最早的船舶基本燒的都是重油,所以那時候的輪船只要開起來,那就是濃煙滾滾。
而二戰之后,化工企業的水平提高一些,船只就開始燒柴油了,雖然污染問題稍微緩解了一些,但其實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在2000年初的時候,國際環保組織就曾經做出過計算,船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每年是航空業的2倍。
而其中每年氮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量,則要分別占到全球總排放量的百分之三十和二十!
所以從2004年開始,全球就有很多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海上排放控制區(ECA),就是對過路的船只嚴格進行廢氣排放的要求。
這些地區就包括,整個波羅的海,北海,北美,北美加勒比海,墨西哥灣,阿拉斯加海魚,東京灣,香江,新加坡等等諸多知名重要水道,和海域都設定了嚴格傳播廢氣排放管制條例。
所以從那個時候期,世界上很多船舶制造企業,就都開始紛紛研究雙燃料發動機了。
因為大家都知道使用LNG是絕對無污染環保的燃料,但如果光是使用LNG又很不劃算。
畢竟LNG的熱值比較低,說白了就是燒起來沒勁,能夠給船只提供的動力不是很強。
萬幸的是一般的散裝輪,對航速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滿足15-20節即可。
而大型集裝性貨輪的速度要求,也不過就是20-25節。
所以只要不是高速軍用船只,和特種船只,其實LNG作為燃料給船舶提供動力還是足夠的。
尤其是進入那些廢氣排放管制的海域,只要切換到LNG動力系統,維持經濟巡航就可以了。
畢竟如果全部使用LNG燃料的話,那么以目前貨輪的燃料倉而言,基本也就能滿足10000海里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