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企業這么做,完全就是不思進取。
現在國內已經開始了內卷,而按照咱們國家的歷史規律來看。
一旦國內開始內卷,那么就意味著……
反正大家自己去看歷史,就能知道興替了。
這里咱就不過多展開了,一旦展開,可能會面臨和諧大神的鐵鉗。
不過這些企業,真的是讓人看不起到極點。
你說你們是沒錢嗎?
不,背靠著國內十四億人口的大市場,還有國家政策的扶持
你說他們沒人嗎?
不,因為資金實力雄厚,他們已經把全國最優秀的碼農人才,全部招致麾下。
你說他們沒渠道嗎?
不,他們之中有不少,都是在米國上市的,有很多米國大股東。
所以他們完全不缺,海外拓展的渠道。
所以如果這些企業,真的有志氣,他們就應該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到海外去開拓藍海,雖然外面的競爭很激烈。
但是不和那些外國巨頭搏殺一番,你又怎么能夠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巨頭?
外面可還是一個有著幾十億人口的大市場呢!
你看看當年的日本,和南朝國是怎么崛起的?
雖然也確實是鉆了國際形勢的空子,米國人也確實是刻意扶持了這哥倆。
可人家也確實是爭氣啊!
尤其是日本,當年雖然確實是米國人可以扶持了他們。
可后來當他們決心進入半導體產業的時候,那也是一板一眼從低端做起的。
最開始就是靠做DRAM開始的,靠的也是便宜,然后和米國人競爭。
在之后是賺到了錢,然后在這條路上就越走越遠。
從最開始只會做DRAM,到后來什么光刻機,晶元,芯片,人家是無所不能。
把米國公司都打的落花流水。
正因為米國人被日本人打的亂了陣腳,最后才便宜了南朝國人。
米國人限制日本產品的輸入,可因為國內人工成本實在太過高昂,就算想要在國內從開生產線,企業也負擔不起。
然后才扶持其了南朝國的電子行業。
而南朝國也是一樣,雖然是靠著米國人扶持站起來的。
可是那也是真刀真槍,和日本人硬拼過后,才成長起來的。
要知道當年在電子產業界的世界霸主,可是日版。
而南朝國人同樣是從DRAM開始,最開始想要從日本引進DRAM生產技術的時候。
日本人可是連工廠都不讓南朝國人進去。
而南朝國三星的老板,硬是派人沿著日本人的工廠走了上百圈。
用腳步丈量了日本DRAM工廠的尺寸,然后高薪從日本工廠里挖人。
到后來,蘇日安自己也能生產DRAM了,可買一條就賠一美元。
即便這樣,人家就是這樣硬抗,扛了好幾年。
最后才入了米國人的法眼,在米國人刻意給他們訂單的情況下,才成功崛起的。
說這些,是想說明什么?
就是想告訴國內那些所謂的互聯網巨頭。
一家真正的跨國巨頭企業,哪個崛起之初,不是啃著硬骨頭,站起來的?
哪個不是在同行業,尸山血海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搏殺出來的?
而反觀我們國內這些互聯網巨頭,那他們的成長經歷,幾乎可以說都是一帆風順就成長起來了。
這些所謂的互聯網巨頭,在成長之初,可以說并沒經歷過多少競爭。
就比如某度,作為當年互聯網第一搜索引擎。
他們當年在國內根本就沒多少對手,因為在技術方面,他們確實是無敵的。
當年唯一能夠和他們競爭的,也就只有谷歌了。
可谷歌卻因為政策原因,直接就被隔絕,排除在國內市場之外了。
正因如此,某度才能沒費多少力氣,就坐上了國內互聯網搜索一哥的寶座。
幾年之后上市,更是創造了再造一個谷歌的神話。
還有企鵝,同樣如此。
至于說某寶,那就更不用說了。
可以說一路成長都順風順水,根本就沒遇到過什么像樣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