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個同學就是搞這玩意的。
就在城市的南邊某江區,那邊有個工業園,專門就是搞城市固廢處理的。
現在的魔都實在太大了,而且常住人口也有兩千多萬,將近三千萬。
而這樣巨型的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都是驚人的。
以前還采用挖坑填埋的辦法來處理。
可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瘦工業化的影響,挖坑填埋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只能學習歐美和日本,把垃圾分類,然后燒掉。
而魔都又恰恰是國內最先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
實行垃圾粉來之后,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濕垃圾大大減少,干垃圾大大增多。
而干垃圾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拿去燒掉。
目前在那個園區,就有市里面建的一座固廢燃燒發電廠。
這個電廠只完成的了一期項目,現在每天消耗的量,就是2000多噸垃圾。
而每天能夠發出來的電量,就是96萬度,如果按照每個家庭每天使用6度電來計算,這個電廠可以滿足16萬戶家庭的日用電量。
但這個項目只是一個嘗試性的項目,主要也是市里面投資的一個公益性項目。
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修建更多這樣的發電廠……
一方面可以處理垃圾,另外一方面,還能從發電方面獲得收益性補償。
而他那朋友,就在這座電廠里工作。
不過目前也有一些跳槽的意向,主要也是因為最近和不少資本方接觸過。
資本方面確實是想要進軍這個產業,因為確實是有利可圖。
一方面是因為各地方政府,對這樣的項目都非常歡迎。
不光是給批地,走各種流程手續非常簡單。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做這樣的項目并網也非常容易,而且不光可以把發出來的電,賣給國家電網。
最關鍵是還能從各個地方政府拿到非常豐厚的補貼。
要知道長三角地區,可一直是我國的用電大戶。
北方和西部地區發出來的電,大量都被送到這里用掉了。
因為這里有各種林立的工廠,最關鍵是這里的自然環境,說實話真的是非常的嚴苛。
你就說夏天,等到五月下旬開始就熱得要死,在屋子里就要開空調降溫了。
從五月下旬,你要一直用到十月初。
而到了冬天,尤其是冬雨連綿的時節,你還是要開空調取暖……
所以一年,幾乎有半年的時間,是要靠空調續命的。
這還只是個人用戶,至于說工廠什么的就更不用說了。
因為各種機械設備,也一樣要降溫……
尤其是最近幾年,又流行起了挖礦,而挖礦可是非常費電的……
而江浙地區,就有不少私人老板,最近更是成立了挖礦工廠。
最初他們是把工廠建在西部水電比較豐沛的地區的,可是后來因為成本上升。
這些人又把礦機工廠,搬遷到了內蒙地區,因為那里的電費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