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給他們場地,讓他們組織特賣會,他們一定愿意。”
“禮拜六,再搞個什么國產品品牌大集合,然后在搞個美食節什么的。”
“反正只要持續不斷的搞下去,你說咱們的實體商場人流量,能不能上來,會不會火?”
肖鋒不過隨便出了幾個電子,對面的萬公子,卻聽的已經是熱血沸騰了。
說實話近些年來,他雖然沒怎么太過參與家族的生意。
但是他也知道,他老爸最近幾年是怎么過的。
可以說,每天都在為了商場的運營而發愁,真的一點不夸張。
早在十年前,國內的網購大潮才剛剛興起的時候,那時候可以說國內的商場日子過得還很滋潤。
只要你開一個,就不愁沒人來逛。
尤其到了周末,只要隨便搞個活動,那動不動就是人滿為患的場面。
可是從13年開始,隨著智能機,和3G和4G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人們的生活和購物習慣是徹底就變了。
躺在家里,拿著手機點一點,就能買東西,而且人家還能送貨上門。
最關鍵是省去了貨比三家,還有和奸商們討價還價的麻煩,人家在網上給出的價格,往往都比實體店給力。
那誰還去實體店啊?
從那時候開始國內的實體商場經營,就開始每況愈下了。
到最近幾年,因為大流行病的沖擊,不夸張的說,國內大型商場的運營,真的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只有少數一些城市,核心地段的大型品牌綜合性商場,現在到了周末,還能有那么一些人流量。
其他周一到周五的時候,商場里基本都是門可羅雀的情況。
這還是核心商務區的品牌商場,至于其他那些一般板塊的不知名商場,那就更不用提了。
小貓三兩只就是日常狀態。
所以到底如何能給自己的商場引流,現在已經成了擺在所有商場經營者們面前,最大的一個難題。
而現在肖鋒卻給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從停車位這一塊著手。
尤其是借著電動車和混動車,即將流行的大趨勢,從這個角度出發。
大規模建設充電樁,擴建停車場,然后讓消費者下載億達的APP。
只要在商場里停車,就能有優惠。
剛開始肯定是停車免費,到后面再加上充電免費,大力推廣的時候,甚至可以雙免。
如果在商場有小費,更是可以憑票獲得免費。
只要把APP的粘度,和日活做上來,接下來就可以推廣各種億達的活動了。
比如酒店淡季折扣通知,酒店自助餐折扣卷,商場每周什么時候有活動等等。
反正各種手段一上來,這日活量就能給你做上來。
商場的人流量做上來了,那商場的品牌效應自然就來了。
然后在股價方面,就會有一個最明顯,最直接的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