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說很多人對當地自然環境實在是太不理解了。
其實古代的時候,我國的西北地區自然環境還是相當可以的。
否則當初漢朝,和唐朝也不會把都城頂在關中平原了。
當時之所以選擇長安定都,一方面是因為當地自然環境險要,關中平原南邊是秦嶺,北邊是高原。
天然就是一個大甕城,外敵很難能攻打進來。
可為什么后來就不選擇長安定都了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西北的自然環境開始崩壞了。
這主要還要從唐朝時期我國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族的崛起有關。
因為游牧民族的崛起,他們大量砍伐樹木,游牧的大量牛羊又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本來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就比較脆弱,隨著大量樹木被砍伐,草場被破壞。
用不了幾年,土地自然就荒漠化了。
這一點,可以從我們蒙疆省前幾十年的土地荒漠化就可以看出來。
解放后,大量農民分到了蒙疆的土地,然后開墾種植,就破壞了脆弱的草原生態平衡。
結果幾十年過后,不少草原就變成了沙漠,并且在九十年代還刮起了沙塵暴。
這才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并且開始大面積的退更還草,并且開始從新進行生態保護。
花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可取得的成果就……
雖然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新聞說毛烏素沙漠已經消失了云云。
可實際上在蒙疆省被破壞的草原卻更多,比如在錫林郭勒,在科爾沁,赤峰等等地區。
哪里原本有著大片的草場,可卻因為耕種,導致生態破壞,變成了沙漠,或者半沙漠的地帶。
不信大家可以去問問生活在東北地區的老年人,在他們小時候,見過沙塵暴嗎?
可你在看看現在,一年要是不來幾場,那都不正常。
而這些沙漠,大多都來至于蒙疆的東北部地區。
就是因為過度耕種導致了。
而國家也對這種荒漠提出了治理的想法,可進展一直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植物的大面積死亡,當地能夠固土保水的生態環境沒了了。
想要從新開個頭,實在太難了。
就比如大家都知道,想要消除沙漠,首先就要固定土壤。
固定土壤最好的辦法就是種草,而現在種草簡單,可問題是你要讓草能活下來。
可問題是沙漠里本來就日照充足,水分蒸發非常嚴重,所以你今天種了樹苗和草種,可能明天就干死了。
如果你沒有更多的水來澆灌,這草和樹苗,根本就活不了幾天。
可偌大的沙漠,你有如何能做到所有草場全覆蓋,就算你能做到,這又得花多少錢。
所以從經濟角度來考慮,這就是一個無解的過程。
而以前為啥這里水草茂密,就是因為這里的地面上不光有草,還有樹呢啊!
而且還是很多參天大樹,想想看當年賀蘭山為啥對匈奴那么重要。
當霍去病攻破賀蘭山闕的時候,匈奴人都哭死,跟被刨了祖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