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但問題是,這樣的生產線裝上之后基本就完事兒了。
因為一條生產線,你最起碼要保證人家用個十年八年的。
否則的話,人家廠家就要質疑你產品的穩定性,和壽命了。
所以工業機器人從大方向上來說,是屬于耐用品范疇的,不是消耗品。
所以這玩意名頭雖然想,可其實利潤是很低的。
看似你一次能賣出去幾十臺,而且一次合同的金額,就能賺幾千萬甚至上億。
可如果你把這些利潤,拉長到你的工業機器人的生命周期范圍在一看。
就相當于你賣出去一條生產線,能用十年,然后你一年也就賺個幾百萬,甚至幾十萬而已。
而且一般使用這種機器人的工廠,生產的產品也大多是耐用品。
而且因為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這樣的工廠,基本一個工廠的產出效率,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這樣的工廠很少會擴張,這也就意味著,你作為一家工業機器人的工廠,其實市份額是有限的。
而且從全世界范圍來說,能夠大量建工廠的國家其實也就那么幾個而已。
大部分國家,其實都沒有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的需求。
而且世界范圍還有那么多強勁的對手,所以這個產業其實競爭非常激烈。
這也是為什么,人們總是把電氣自動化產業說成是夕陽產業的主要原因。
因為全球市場就那么大,需求就那么多,里面還有那么多的老前輩在里面占著有力地形。
后來者,除非你有強勁的技術實力,否則基本都沒什么前途的。
這也是為什么國內那么多有錢的資方,可卻沒多少人愿意投資到這個領域來的主要原因。
一個是利潤太薄了,二來也是競爭太激烈。
而新發作為一直在這個領域堅持的廠商,其實也是在苦苦支撐而已。
雖然他們的工業機器人,做的也不錯了。
可是在咱們國內,他們的市場份額也并不大。
在咱們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也就能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主要占據的也都是低端的市場份額。
這家機器人公司,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背景的話,恐怕早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說實話在找他們合作之前,肖鋒也了解過這家公司的過去。
科學院下屬的企業,利潤率非常低,技術優勢不突出。
在工業機器人的主流領域,可以說半點優勢都沒有。
每年的利潤也并不高,甚至可以說就是在靠補貼活著。
而從長遠來說,這家企業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看不到什么希望。
不過他們存在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能夠讓國外廠家不敢胡亂漲價。
他們的工業機器人雖然和國際一流產品技術差距較大,但關鍵就在于,這是屬于咱們自己的企業。
如果沒有了他,那么那些國外巨頭,很容易就可以串聯起來,利用他們的市場支配地位,在咱們的地頭為所欲為。
這種情況,早些年在半導體領域就經常發生。
就比如早些年的三桑,鎂光,和海力士,他們掌控了全球內純條的產能。
雖然三家是南朝國和米國的企業,但因為占據著市場支配地位,他們就可以聯合起來肆意漲價。
而咱們卻只能被動的接受他們的漲價,為他們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