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塔樓上,能將整個野田城和城外周邊景致,方圓十里左右的地理地貌,盡收眼底,一覽無余。
塔樓對應野田城唯一的城門,而在城門的外面,破天荒的多出一個比主城墻矮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甕城。
甕城的建造方式,則借鑒八角飛檐的突出樣式,每兩個突出飛檐,能清晰觀察到甕城兩個飛檐墻體之間,形成夾擊之勢。
不管是甕城和主城,厚度都是七米左右,甕城高二十米,主城的城墻高三十米,在上面可以并排齊馳四到五個騎兵。
從城墻一頭騎馬,在臨戰狀態下巡邏,繞墻體跑一圈,不要三分鐘!
野田城新城,破敗都沒關系,但它的墻體和高度,卻是當代首屈一指的建筑方式。
高三十米,厚度七米,范圍不大能跑戰馬的快速通道,無疑大大提高可野田城的防御能力。
………………
城墻最高處,還預留出狹窄的鐵炮射擊孔,和相當數量的長臂鐵鉤,用來擊退云梯,飛爪等登城器具。
射擊孔之間,每間隔五六米還特意留一個凹進厚厚墻體之內,可以防風防雨的燈位。
深夜只要點上明火,整個城墻燈火通明,忍者類偵查技藝高超的武士,是很難悄無聲息的攀上城頭的。
而這種樣式是華夏古時候許多城池都具有的防御型建筑標志。
眼前這個甕城的修筑樣式,則被眼下歷史上的名將,真田幸村所借用在大阪之城,叫做“真田丸。”
真田幸村,正是憑此方式建造的甕城,一舉擊退德川家康發動的第一次大阪城之戰。
此時,野田城的高大城墻,早已點起了燈火,將墻體上層的快速通道照得如同白晝!
在城墻上來回巡邏的,則是三百特意留下的守城足輕。
這三百人,被劉十八編成城衛隊,暫時交給索蘭塔控制。
而索蘭塔則很灑脫,在三百足輕中,直接找了一個學槍法很機靈的足輕,沖當城衛隊的足輕頭目!
機靈的足輕頭目,預測武田家今晚剛朝四方出陣,晚上不會有變故,竟然大膽的將三百足輕分成十五個小隊!
二十人的小隊,分別有一個低級武將,兩個足輕小旗本帶領。
十五個小隊,按照一個時辰換一隊的巡邏方式,其中的十二隊,全天候對野田城展開無間隙巡邏。
多出來的三隊足輕,則成為守城機動部隊,無戰事的時候,對應和巡邏隊伍輪換休息。
這三百守城的足輕,就近駐扎在城內墻根下,野田城的大門邊駐扎一個小隊營地,城墻兩側各駐扎一隊營地。
和野田城的大門,遙相呼應的最后一段城墻下,也駐扎一隊用于當天輪換的足輕小隊。
野田城,被劉十八一行人中的老司機,李二狗,索蘭塔等人,打造成一個極為堅固的城防結構。
至少,在當時這個年代,三十米高的城墻,肯定是龐然大物般的存在,所以說堅固是不夠的,應該說嘆為觀止才對!
…………………………
三層高的野田城塔樓正中,在晨霧縈繞中,隱約可視有三人,一個坐著兩個站著……
此時此刻,黑色城池、人類、荒原、晨霧、仿佛是寂靜中滋生出的怪獸般,泛出一股股陰森味道……
令人——不寒而栗!
……………………………………
后面,還會繼續有更新!
大約23點左右——精彩大轉折,值得您先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