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之前的華夏民族,第一次由商周時代延續下來的各大小分封的諸侯中,國力偏下的秦侯也稱秦國,完成大統一。
而歷史上,完成華夏統一的,秦國絕對不是第一個,前面的周文王,周武王,甚至商朝紂王,還有更前面的炎黃、蚩尤三帝,要早得多。
而秦國之所以偉大,則是因為它除統一之外,還向秦朝邊界外圍,進行了殘酷的大規模領土擴張。
由此,秦朝的領域擴張,最終奠定了華夏一族幾千年以來的疆域基礎。
古秦南征蠻荒古越,北拒游牧,波斯,吐蕃、古羅馬、遠征大月氏,打通絲綢之路等等。
而秦始皇,之所以稱之為千古一帝,是因為這赫赫威名,其實凝聚秦國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只不過完成最后一擊的人,是秦始皇嬴政!
而嬴政被稱千古一帝,其中最關鍵的一個理由,是成功的推動了民族大融合。
統一最強的七國,和其余大小諸侯國之后,秦始皇下令廢除統治疆域內的各諸侯國的文字,計量法,貨幣單位,法度等等。
只要是不一樣的東西,全部給整合成一個模子,模板則是商鞅燒腦后折騰出來的依法治國:秦律!
被秦昭王,因泄私憤而五馬分尸為五塊的商鞅,假如還有一絲魂魄意識,可能睡著都能笑醒……
商鞅也是辨士中一員驍將,他追求的人生目標就是名聲,就是萬古留名!
原本商鞅,在周邊各國奇才迭出的境地僅算吊絲一枚默默無聞,進而商鞅入閣秦朝,也受到皇權絕對壓制。
就算他建議施行軍功法,農功法,募兵法,十五品軍功賜爵法,攤丁入畝等法度,商鞅自問,也遠遠不及萬古留名的程度。
可商鞅遠赴秦國之前的本職是啥?辨士啊!
商鞅本是奇才,只不過在一些更牛筆的人物面前,沒那么絢麗罷了,比如一人開掛,掌六國宰相大印的張儀,蘇秦等奇俊,商鞅就拍馬不及……
隨著秦襄王逐漸老去,商鞅也滿頭白發了!
這君臣兩人,為了大秦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換來的是:強秦崛起、奠基之初……
可對于一個辨士來說,商鞅這輩子留下的,不僅僅是遺憾!
因為在華夏大地,除秦王宮之外,誰特么知道你商鞅是嘛玩意?是那顆蔥?
這家伙,本就思維敏捷,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而某天,商鞅想到一個讓自個絕對力壓群雄,且萬古留名的損招……
這個損招,才堪稱商鞅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他商鞅,趁主公秦襄王沒咽氣,而自己又主掌法度刑律,于是做下絕套,將仍是太子的秦昭王抓捕到冤獄中,萬般酷刑,折磨秦昭王整一個季度……
等老秦王快咽氣的那幾天,商鞅才喜滋滋,笑瞇瞇的將秦昭王放出,重見天日……
五日后,老秦王嗝屁,秦昭王繼位,繼位大典和早朝,商鞅全缺席不見人影……
商鞅在干啥?他在家喜滋滋的沐浴凈身更衣,噴明燭燃檀香,靜候秦王宮禁衛上門,來逮自個……
第二天,怒不可遏的秦昭王新仇舊恨同時沖頂,遣白起捕商鞅!
失去理智后,秦昭王不顧勸阻,順口下旨車裂商鞅這昏官鱉孫子,一、為大秦疆域內的所有百姓伸冤。
二、以解自個**十天所受的鞭刑之痛,冤獄之恨,奇恥之辱……
其實,這事兒也不怪到秦昭王!、
他當太子之時雖不壞不頑,但也花天酒地更不理朝堂,所以秦昭王本就不知大秦治國之法哪來的,特么又是誰所制定……
帝王之怒,氣沖星河,無人敢硬頂勸架……
朝堂上的秦國重臣閉口不語,那時大臣們都算得清廉自律,他們也不知商鞅做了啥天怒人怨的事,竟被上任才一天的昭王,怒叱為“昏官”……
眾大臣同時燒腦翻白眼,暗道:商鞅作為大秦法度制定者,又是堅定執行者、更是廉潔的掌權者……
他要是昏官,咱算啥?
秦昭王果然不負商鞅所望,宰了他之后余怒未消,果真通報大秦全境,還罕見的昭告天下……
這下,商鞅的人生圓滿了,他有了名,大大的名,還是萬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