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兒定會將一切都安排妥當!”潘安淺淺一笑,溫聲說道。
五月二十五,是個宜出行的黃道吉日。
葉駿與潘磊以及潘淼,一同騎著馬走在前頭,后面跟著一輛灰色的不起眼的馬車。
馬車里,鈴兒正在和蓮兒一起玩著九連環。
潘慧嫻倚靠著車廂上,手中針線飛舞。
不多時,那一株蘭花躍然而生。
鈴兒湊上前,認真的觀察了一番,然后發自肺腑的豎起了大拇指,“潘大娘,這么多年過去了,您的繡工更勝當年呀,您繡的這一株蘭花,栩栩如生,太好看了~”
“兄長愛蘭。”潘大娘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笑著感慨道,“他曾說過: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征,又與‘梅、竹、菊’并列,合稱‘四君子’。”鈴兒笑著說道,“想來襄陽王定是一位儒雅風流的君子。”
“我與兄長,已經二十五年未曾謀面了。”潘大娘低聲感嘆,眼眶逐漸泛紅,“也不知道他如今還喜不喜歡蘭花,我想著親手給他做一件衣裳,希望能夠求得他的原諒,少不更事的時候,我的所作所為都太自私了……”
“為了和愛人長相廝守,傷透了親人的心……也不知道如今兄長的心里可還怪我……”
潘大娘忍不住抬手擦拭眼角的淚珠,心中越發的酸澀。
鈴兒連忙將自己的手帕遞了過去,“潘大娘,您別難受呀~您和襄陽王是血脈相連的親人,他的心里肯定也很掛念您這個妹妹,否則不會這么多年都在四處查找您的消息呀~您就放寬心,等著兄妹重逢的那一天吧~”
“嗯!”鈴兒體貼的安慰,倒是讓潘慧嫻有所慰藉。
鈴兒一行人,自五月二十五出發,舟車勞頓了整整大半個月,終于在六月中旬抵達了大元朝的首都,長安。
看著那高大巍峨的城墻,鈴兒忍不住驚嘆。
馬車靠近城門的時候,鈴兒遠遠地就瞧見了一抹熟悉的身影,瞬間就紅了眼眶。
梅清歡站在城門附近,左顧右盼,總算是在泱泱人群中,找到了那抹淺粉色的身影,小丫頭還是和從前一樣,最愛著粉色的衣裳——
母女二人四目相對的那一刻,梅清歡的臉上生出了點點笑意,可笑著笑著,眼淚就落了下來……
“娘~”鈴兒看著雙鬢已經生出了華發的美婦人,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情緒,一個箭步沖上前去,牢牢地抱住了梅清歡~
“娘,鈴兒回來啦!”
“乖!”梅清歡緊緊地抱著懷里的小人兒,溫柔的笑容里溢滿了思念。
“娘,如今正是最為炎熱的六月天,您怎么能站在這里呢?若是不小心染了暑氣該如何是好?”鈴兒依依不舍的松手,忍不住說道,“早先我不是已經給您寫了信嗎?您留在家中等我就是了~”
“傻丫頭,娘只是想早點見到你。”梅清歡溫婉的笑著,抬手揉了揉她的小臉,“這一路是不是很累?等回了家之后,好好休息。”
隨后她又看向站在鈴兒身側的葉駿,眸光含笑道,“這一路,你也辛苦了。”
葉駿淺笑著搖搖頭,能夠陪在小丫頭的身邊,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