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愿降嗎?”
李世民搖頭。
“那大王有何計劃?”
“計劃已經趕不上變化了,原本聽了你的話后,無忌和玄齡、如晦他們已經擬了一個新的計劃,打算在太子和元吉昆明池計劃發動前出手,可是現在看已經來不及了。若是今天不能應對好,只怕我明日就成了階下之囚了。”
“三郎,我想聽聽你的建議,我現在是當局者迷,你是旁觀者清。”李世民很誠懇的道,他麾下謀臣猛將很多,雖然如今天策府和秦王府的官僚屬下幾乎都被調走,可他們還是有暗中往來。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等這些天為他趕制了許多個計劃和備用計劃,但都趕不上如今的變化。
如今不能先應付眼前這一關,一切計劃都休提。
“大王何不先下手為強,提前發動?”秦瑯直接道。
李世民搖頭。
“今日宮門守衛調動,守衛將士皆是陛下的人。”這種時候了,李世民也不瞞著秦瑯和秦瓊父子,“我在禁軍里有人,可真正忠心用命的不多。若要發難,唯一的機會就是玄武門入宮,可現在玄武門守將不是我的人,唯一的機會,要等到六月初四。”
六月初四,常何、敬君弘等禁軍將領才會輪值守衛玄武門,而他們正是李世民早暗中拉攏收買的人。
這是唯一的機會,可現在等不到后天了。
李世民見秦瑯在深思,便轉頭問秦瓊,“叔寶,渭水大營的兵馬,你能否調動?”
若能得到這支大軍的效力,那么李世民就擁有更大的勝算,甚至可以直接調兵攻打長安。
“沒有兵符調令,渭水大營的兵馬,無法靠近長安城。”秦瓊道。
大營雖有幾萬兵馬,可長安城里城外,有數量更多的番上當值兵馬,和元從禁軍。
除非大營得到兵符調令,且在主帥元吉不在的情況下,秦瓊才可能調動兵馬入長安。
可現在的李世民不可能拿的出調令兵符。
“三郎,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得堅持到后天,才有一線機會!”
秦瑯想了想,“陛下既然還沒有直接派兵圍了宏義宮,那么就還有機會。”他腦子里仔細思考著關于玄武門之變的細節。
“陛下已經控局,機會不大了。”秦瓊更了解皇帝,也更了解朝堂,他清楚知道,現在皇帝已經表明了態度,秦王已經沒什么機會了。
“不,機會還有。”他終于想起來一些細節了,“大王四年前便從太極宮承乾殿搬出,可齊王元吉卻還居住在太極宮武德殿,據我聽聞,齊王的武德殿和太子的東宮,都是直接在宮墻上開有小門,可不經皇宮宮門,而直接進出大內的,甚至可直抵后宮內廷,沒錯吧?”秦瑯問。
“確實如此。”
齊王元吉今年其實才二十四歲,所以雖然也早娶妻生子了,可卻一直還是居住在宮中,太子雖說居住東宮,可早前為了方便,所以都是有門直接通往大內的。
畢竟本朝初立,制度未全,早年李世民在宮里居住的時候,甚至可以帶著隨從侍衛直接騎馬帶刀箭進出,也不會有侍衛阻攔。
不過近年制度漸全,規矩漸多,所以李世民四年前就搬出宮來了。
“大王,我有一計,可給你再爭取一點時間。”